小卖部里人来人往、育苗基地的树苗郁郁葱葱、理发店里忙忙碌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一个又一个残疾人能把自己的事业干得如此红火。
走进白河县卡子镇友爱村三组,只见到一位行动不便、充满阳光的中年男子正在忙活儿,他就是小卖部的主人张友林,肢体二级残疾,让这个中年男子的生活满是艰辛。
2014年,张友林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看着杂乱的房屋,破旧的住房,加上满脸绝望的张友林。该如何让这个家庭摆脱现状?帮扶干部仔细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我们来就是帮助你的,希望你们的日子可以越来越好,你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给我说”,驻村工作队长宋钊打破了暂时的宁静。
“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是家里的这个情况你们也知道,我是肢体二级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我也希望生活可以好起来,可是现在的状况,对我来说太难了”。张友林满脸绝望的说。
结合张友林家庭、土地资源等实际情况,在工作队耐心劝导下,共同制定了培育拐枣树苗的发展计划,动员他参加了产业技术培训,并联系了农技人员进行上门指导。帮扶干部又多方协调,为他争取了5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协调承包了3亩地,建起了拐枣树苗培育基地,又在自家房屋的一楼开起了小商店,开启了他的创业历程,忙碌的生活也给他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通过帮扶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帮我争取落实残疾人阳光增收、自主创业补助等政策,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2018年,我的育苗基地培育出8千株拐枣树苗,卖了1万多元。在全村的脱贫退出评议大会上,我主动申请脱贫,被评为村上的‘脱贫致富标兵’,张友林满脸高兴又自豪的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卡子镇在脱贫攻坚中,加强技能培训,注重帮助残疾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帮助他们通过勤劳实现致富梦想。
仓房村贫困户李奎外出务工时导致脊椎受伤,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019年从仓房村搬迁到卡子集镇。如何让他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县委党校帮扶干部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动员他参加理发技能培训,并在卡子集镇开了一家理发店。
“没有大家帮助,我都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现在我住上新房子、开了理发店,村上还帮我申请了5000元的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每个月能挣3千多元,过得很踏实。”谈起现在的生活,李奎脸上满是笑容。
据了解,全镇因残致贫211户421人,近年来,卡子镇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致贫原因,一户一策、一人一业,不断加大对因残致贫的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实现稳定就业107人,产业扶持资金50余万元,150余名残疾人发展产业,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