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镇:“家庭作坊”让群众“宅”在家里也增收

时间:2020-09-26 09:25作者:贺余环来源:宋家镇人民政府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些天宋家镇焦赞村贫困户陈登传比以往干劲更“以前没有固定的工作,除了自家地里种的红薯土豆也没有别的收入。现在好了,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建起了家庭作坊,收入比以前更稳定了忙碌中的陈登传盘算起了收入账。今年34岁的陈登传是焦赞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四年前一场意外导致他双下肢失去知觉,如今肢体一级残疾,整日轮椅相伴但是陈登传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向命运屈服,在家人和各级帮扶干部的鼓励支持下,三年多的艰苦打拼,已经逐步走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通过家庭作坊带动更多群众就业,用实际行动为村里脱贫攻坚做点事情!”目前陈登传的家庭作坊已带动周边2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使得他们足不出村就能有活干,有固定收入。每天一大早,三十来平方米的堂屋里已经热热闹闹坐满了工人,她们大都是留守妇女一双双巧手下,一个完整的线圈很快被制作出来干活的同时,工友们一起唠唠家常,车间里的氛围轻松愉悦。

“我们厂总部设在卡子镇大桥村,主要生产电源感应器、线圈等电子设备配件,考虑到农村人口分散,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劳务承揽“家庭作坊”的方式,发动周边群众上门领取初级工艺品回家加工,再按件进行回收,同时在搬迁安置小区、人口集聚点设立代加工点。”陕西省友利有限公司负责人肖世国介绍道,工人挣钱多少不等,手脚麻利的有挣上百元的,慢点的也能挣个30元左右,目前仅在宋家镇就吸纳了20余名工人就业。

“以前要在家里照顾老人出不了门,现在足不出户既能打发时间,还能挣些零花钱。”村民黄海荣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干着活,不到半分钟,一个线圈便加工完成了。“缠线、绕丝、成型……现在基本的加工技术我们都掌握了,操作也越来越熟练,大的6分,小的4分,一天能挣40多元呢,赚钱顾家两不误。”正在绕丝的工人郑琴高兴地说。家住联络村一组的郑琴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则在集镇租了房子照顾孩子上学现在骑上电动车三五分种就到了陈登传家的小作坊,工作自由离家近,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也基本解决了。

据悉,为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该镇党委政府转变思路,通过“内建外引”,积极创办家庭作坊,集镇金涞电子厂在就近吸纳就业的同时,鼓励无法在工厂上班的村民回家加工......这种居家生产的模式,让家里厅堂变“厂房”,带动更多的群众稳定灵活就业,为群众致富增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