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胜利村磨沟的深山里,李美盛夫妻俩和工人忙活着在鸡舍下的空地处扩建温室,十一月的天气已经有了不少寒意,只穿着一件单衣的李美盛却忙活的大汗淋漓。
“该喂鸡了。”李美盛端出食盆将食物撒向鸡群,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几年前,城关镇胜利村的李美盛为生计发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美盛看到了商机,他抓住“鸡”遇发展养殖业,如今年收入达到3万元。
前些年,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李美盛和媳妇两个人勉强维持着父母以及女儿的开支,谁知,建在水沟旁年久失修的房子却遭灾了,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夫妻俩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2017年,李美盛一家五口因灾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考虑到李美盛的家庭情况,村里利用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李美盛一家在村安置点解决了安全住房的问题。想着以前在新疆学过养鸡的技术,李美盛便打算利用养殖业来达到自己脱贫致富的目的。说干就干,买了孵化机和书的李美盛一头扎进了孵化鸡苗的钻研中。第一次尝试,李美盛买回了2000只鸡蛋,由于掌握不了温度要求,第一批鸡苗虽然孵化出来了,但是孵化时间长则22天,短则19天,没有达到统一。经过不断的尝试,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温度,李美盛已经能完全掌握孵化机,每次孵化时间基本控制在21天。尝试成功让李美盛高兴不已。但是一场大雨,却给了他当头棒喝。原来,李美盛将孵化的小鸡苗全部放在鸡舍里,大雨降温,小鸡苗挤在一起取暖,踩踏死了1000多只。最后只剩下了400只成活的小鸡苗。该怎么解决小鸡苗的取暖问题并进一步扩大规模呢?
李美盛想到了近来村里宣传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借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政府全额贴息等系列优惠措施……这让李美盛看到了新的希望,“这不就是为贫困家庭发展生产量身定制的嘛!”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驻村工作队说了出来。随后,胜利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马上与白河农商行联系,签订贷款协议,按照政策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万元。
拿到资金的李美盛先修建了一个温室,然后再次购进了2000只鸡蛋,这次,由于前期积攒的孵化经验加上安装了温室,小鸡苗终于成功孵化并且茁壮成长了。如此几番,2019年李美盛卖出一斤左右的鸡苗8000余只,纯收入达20000元,李美盛一家脱贫了!
今年,李美盛已经卖出了10000多只小鸡苗,现在存栏的300多只土鸡和40来只鹅,李美盛打算养大了年底再卖个好价钱。
“其实,最开始我是不支持他搞这个的,孵化鸡苗风险大,成本还高,这要是赔了,那可是血本无归啊,我们这个家,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回忆起最初的艰辛,李美盛的妻子王松荣仍然心有余悸。经过不断地努力,李美盛的技术掌握的逐渐成熟,这条致富路,算是闯出来了。伴随而来的,是妻子心里和行动上的双重支持,有了家人支持的李美盛对未来也有了更大的规划。
“前段时间,我把贷款的3万元还了,又重新在村上的帮助下,贷了5万的扶贫贴息贷款。这次,我要扩大温室规模,明年怎么着也要卖他个三、五万只小鸡苗。等我这温室成了规模,我也带着咱们想发展产业的乡亲一起致富。”看着正在施工扩建的温室,李美盛想象着以后这里“鸡”头攒动的景象,眼里盛满了喜悦与憧憬。除了忙着钻研孵化技术,李美盛还在村上兼职人民调解员,街坊邻里有些小打小闹,村民们也都愿意找上他。
在城关镇,像李美盛这样受群众拥护的乡贤能人比比皆是,他们不仅用自己脱贫致富的事实,来教育、感动更多的贫困户群众,从而达到对他们“扶志”的目的。还参与乡村治理,帮助村民化解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充当上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