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创建健康促进县工作纪实
近年来,白河县坚持以“健康白河”建设为统领,以健康促进县创建为抓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组织有力、网络健全、载体丰富、氛围浓厚、成效明显”的白河模式,初步构建成“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落实。早在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启动之初,县委、县政府便将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安排部署,强力推进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分项负责、督查暗访等制度,构建了“县级领导主抓、卫健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推进机制。二是出台配套政策。依据上级政策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白河县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白河县“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工作指导方案》等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用于健康教育中心、健康教育基地、健康教育长廊等方面建设,扎实推动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四是夯实创建责任。建立了覆盖全县机关、学校、企业的工作网络和卫健系统健康促进专业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责任网络。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阵地建设。健康阵地建设是创建工作的基础,更是创建达标的硬性指标,在创建过程中,结合县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一是阵地建设持续发力。狮子山健康主题公园、绣屏山公园、滨河路健康步道、廊桥中医养生文化长廊、体育场健康运动广场等一批健康场所相继建成,镇卫生院健康小屋、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孕妇学校、公共场所哺育室投入使用,镇村休闲娱乐广场、村(社区)健康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县城人民路排水设施畅通,县城、集镇、社区和居民点卫生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9.4%,县城区公共厕所均达到二类标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全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富硒的土壤,孕育出最优质的富硒农产品。白河光皮木瓜、富硒茶叶、碳基肥料与生态养殖、特色石材、油用牡丹、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构成的八大支柱产业,资源富集,以木瓜醋饮品、秦大山葛根茶、白河春燕茶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宣传引导,强化政策融合。民生为本,健康为基。健康促进创建工作让全县人民沐浴健康阳光和改革春风。一是创新宣传载体。组建健康教育专家库,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健康教育培训覆盖率达100%;以主流媒体为宣传主阵地,倡导健康生活新理念,县电视台《健康有约》《说健康》栏目定期播放健康信息,“健康白河”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推送健康信息;全县自发组建各类健身团体40余个,乒乓球、广场舞、锣鼓表演、万人健步走等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已成为全民共识,公众健康知晓率不断提升。二是健全融合机制。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建立公共政策审查制度,举办“健康融入政策”专题培训,将健康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指标内容,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制定预防控制环境污染,严格环境影响。通过部门联动,把健康理念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政策保障民众健康,以健康促进民生发展。三是筑牢服务网底。组建责任医师团队113个,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区域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全省率先建成,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国结核病“双关扶贫”项目落户白河,省级结核病示范县得到巩固,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国家中医药先进县顺利通过验收,中药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达标命名,为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筑牢服务网底,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再是空话,“预防为主、中西结合,康养引领、健康服务”的健康之路将会越走越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