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建功立业】冷水镇:返乡能人开启致富路

时间:2020-11-30 09:59作者:何叶来源:冷水镇

“我们常年和供货商打交道,对比之下,红椿村刘吉庭种的香菇不仅品相好而且很新鲜,顾客都很喜欢!”冷水街上的超市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到。

刘吉庭,是白河县红椿吉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今年55岁,早年一直在外做建筑工程,是红椿村响当当的能人。近年来,红椿村班子成员商量着总想把这位能人请回来,希望他能在家乡干事创业,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发家致富。2018年,刘吉庭经过仔细考虑后,决定回来做点事。

车辆从路上疾驰而过,一大片塑料大棚吸引了行人的目光,走近一看更是壮观,每个塑料大棚里整整齐齐、排列有序的金属架上都摆满了菌棒,一颗颗小香菇顶着可爱的小脑袋,仿佛在欢呼雀跃,生动极了!“香菇种植必须要用塑料薄膜,可以保温保潮,这样香菇才会长得好。我现在流转了8亩多土地,建了35个标准化养菇大棚,总计有2000多平方米吧。”刘吉庭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排排“塑料大房子”,向我们介绍起他的“杰作”们。“我从河南买进1.5万斤的种子,这菌棒都是用花梨树和麦麸混合做成的,纯天然无添加,长出来的香菇绿色又健康,吃了人都会越来越漂亮!目前菌棒有10万个,年产香菇有18万斤,收入有60多万,这是我决定回来创业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老刘兴致盎然得捧起菌棒,细细道来。

大棚里,有十几位妇女正手脚麻利地摘香菇,“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从山上搬到山下社区,不再种地了,可我们都是农村妇女,没啥文化和技术,现在好了,就近在刘总这上班,种香菇、摘香菇、加工香菇,都是轻巧的手上活儿,风吹不到、雨淋不到,既可以照顾娃上学,又可以增加收入,我们都很满足!”周远兰家庭贫困,丈夫常年外出务工,两个孩子上学正需要钱,现在她每月能有2000余元的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心里很踏实。

“她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有20多人和我签有务工合同,每天80块钱,日常开销是没问题的,每逢娃子开学需要用钱的时候,我都会提前给她们支钱,让她们安心上班,让她们的娃子能好好上学。”老刘语重心长,仿佛想到年轻时奋斗的自己。

边走边看,听到厂房里传出轰轰的声响,“我已经投入100多万了,这是我买进的烘干机,这还有冷藏室,每天一大早我们的工人就进大棚把长势成熟的香菇摘下来,经过筛选、取蒂,一分部放进冷藏室保鲜储存,可以送到超市销售,另一部分就用烘干机烘干,这样价格也上去了。”看着老刘这“一条龙”生产线,不觉得要为他竖起大拇指。

老刘用手指着河对岸的空地说:“现在已经把技术掌握了,接下来我想多流转一些土地,扩大规模,能多带动一些贫困户,既可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又可以帮助家乡老百姓做点实事。他们都是老实人,也不会偷奸耍滑,人家对我好,我更要多回报他们啊!”他眼睛里都是光,那是对未来的向往。

近年来,冷水镇致力于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创业, 从“工漂一族”到“返乡创客”,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投身回乡创业浪潮,方兴未艾的“归雁经济”,在助力农村居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逐步显现,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