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上镇:家门口也能拿“高薪”

时间:2021-06-07 15:20作者:朱明富来源:仓上镇

开着小车上下班,一月工资四五千。往年,这可能是城里人的“专利”,对山里人来说只是一个梦想。但如今,这样的“好事”在乡下农村也不是稀奇事儿了。

“像我手上做的这种,两分钱一个,一天能做一万多个。”在仓上镇裴家社区友利盛电子厂车间,李奎芳熟练地在一排排即将成品的线圈上点着胶,纽扣大小的电子线圈在她手上好像特别听话,每完成一个只需要几秒钟。“我以前在杭州一家电子厂上班,来去路上得几天,看当地人在不出门就能挣大钱,心里好羡慕!现在,我们也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拿高工资了!”李奎芳说话时手上并没停下来。

李奎芳是裴家村6组人,前些年,夫妻两外出打工,公婆在家带孩子搞产业,通过一家人的勤奋努力,住上楼房买了大车小车,丈夫回乡跑起了运输,李奎芳就在离家3里路的社区电子厂上班。每天早晨,她开着小车把两个孩子分别到送到学校和幼儿园,赶在810分到厂里上班。下午四点多学生放学后,就接上孩子下班回家,两边都不误事。因为以前在电子厂干过,技术好,手脚快,李奎芳每月工资都在4000以上,最多时拿过5500多元,不但收入不比外面差,还带了孩子顾了家。

31岁的余莹莹家住农庄小区,每天,她把孩子、家务料理好,然后骑上电动车到厂上班。从电子厂开工那天起,余莹莹已在厂里干了5年,是厂里的“元老”。她负责成品耐压测试,是所有工序中最关键的岗位,通常她一天要检测两万个左右的线圈,月工资稳定在4000元以上。在友利盛电子厂,月工资三四千元已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厂子效益好,工人就干的欢,老板和员工相互关爱支持,关系非常融洽。今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厂里又购进了一套自动化生产线,资金上一时有些紧张,余莹莹等20多名工人主动提出缓发工资,全力支持厂子发展。“厂子做大做强了,我们才能更挣钱!”工人视厂如家被传为佳话。

在电子厂上班的工人一般都有孩子上学,厂里实行人性化管理,给了工人宽裕的支配时间。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到厂里的“亲情关爱之家”去玩,也可以安排好了孩子和家务再返回岗位,根据各人情况,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工人干多长时间,自行调整安排。

友利盛电子厂自2017年投产以来,走过低谷困境,经历过疫情冲击,但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益越来越好,加工的订单越来越多。别看小小的社区工厂,在这里生产的各型号电子变压器、电流互感器、贴片电感、色环电感及空心线圈等磁性元件却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地。这些小元件一般要经过拉线、半成品测试、点胶烘烤、焊锡、成品耐压测试、剪脚包装等环节,部分产品要经过18道工序才能成品。

电子厂采取“开放式”加工,让有条件的农户把原材料领回家做成半成品,再按时间交验加工的产品,这种灵活的加工模式,让一部分家庭妇女在家就能创收,成了“居家”工人。“现在,除了进厂上岗的25名工人,像这样在家加工的工人有60多个,基本都是搬迁户,有的开店经商,有的上了年纪,有的还是残疾人,我们就委托一名叫樊广伟的年轻大姐负责,每3天回收一次加工的产品,再把下一批材料发下去,有的家里人手多,空闲了全家齐上阵,做线圈一年就能挣一两万元。”车间负责人吕生云介绍说。

采访中得知,眼下,友利盛新的分厂厂房装修已近尾声,投产运营后,可增加80多个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