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镇皮长林: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

时间:2021-07-24 11:12作者:郑银芝来源:冷水镇

在冷水镇兴隆村,提起皮长林,都知道他有个习惯,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总穿着件黄马甲,虽已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他从普通群众到村干部、从镇领导到退休后继续担任村组干部,无论身份怎么变,不变的是他想要为服务群众的那份初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为群众做实事,这就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勤学苦干,做群众致富“带头人”

在担任兴隆村支书期间,他积极探索致富路子,查资料、找专业书籍、实地考察,自学蚕桑技术,边考察学习边实践摸索,蚕茧张产量由20多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成为村里致富标杆。发动全村群众“兴桑养蚕”,培养了一批“养蚕能手”,发明了方格蔟自动翻转架,被市蚕桑研究所在全市推广。短短几年,实实在在的收益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石坎坎”变成了“金碗碗”。

以身作则,当产业发展“领头雁”

1988年被推选为原大双乡乡长,并先后在原大双乡、原川河乡、原小双乡、冷水镇任职,无论他走到哪里,蚕桑技术就推广到哪里,被群众亲切称为“蚕桑乡长”。为全面推广蚕桑养殖技术,他组织干部远赴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先进技术,要求乡镇干部、村支部书记也要学会养蚕技术,“干部自己只有成为行家里手,才能指导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不然群众都不信服”。在他的号召带领下,原大双乡养蚕量从开始的个位数增长到年养蚕5000余张,实现“人均一张蚕”,群众收入翻了一番,让蚕桑养殖成为了原大双乡的主导产业,养蚕量占了当时全县的半壁江山。

发挥余热,做群众身边“服务员”

2015年退休后,他原本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过上惬意自在的退休生活。但他退休不褪色,服务群众的热情丝毫未减。“我习惯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现在退休了,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更便于开展群众工作”,遂主动请缨担任兴隆村一组组长。之后的几年里,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还是新冠疫情防控一线,无论是在惠民政策宣传落实中,还是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各类矛盾调处化解中,总少不了他穿着黄马甲忙碌的身影。

他所帮扶的五保户皮国成、皮国元因购买农民自建房没有厕所,他二话不说,自费为他们修建了厕所,还找人重新安装了水电、燃气灶、抽烟机;听说贫困户家里电视坏了,他毫不犹豫就将儿子买给自己的电视机送了过去。“这些都是造孽人,既让他们有房住,就要住的舒适、住的安全”;为帮助90岁高龄双目失明的彭金秀老人更换残疾证,按时拿到补贴,他冒着老人在路上随时出意外的风险,一路将其载去县残联顺利换证,他说“我宁愿被家属责怪,也不希望老人享受不到应有的补贴”。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发,年近七旬的皮长林,不顾家人劝阻,坚持疫情防控值守一线长达两个多月,子女总劝导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图个啥?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就应该为群众安危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近期开展的第二轮次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为帮助行动不便群众尽早接种疫苗,他冒着酷暑,骑着摩托车,搭载村民一趟趟往返于镇卫生院与家中,依然套着他那件黄马甲。

难道这马甲魔力?细问之下,得知:他习惯随时收集社情民意记在本子上,担任综治网格员后,还要通过专用手机上报信息,加上日常使用的手机,一般衣服兜子装不下。原来,这马甲就是他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实写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