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育好茶。茅坪镇辖区内南岔河、小白石河、韩昌河流域的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生态良好,尤其适宜茶树的生长,随着气温回暖,新茶吐翠,茅坪镇的春茶纷纷进入采摘期,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来,和小编一起,跟随春天的步伐,到茅坪来赴一场春茶的约会!
自十天高速茅坪出口上行1公里,沿着小白石河一路向南来到彭家社区舞龙尖茶园,一垄垄茶树已冒出嫩绿的新芽,一位位茶农腰挎茶篓,穿梭于茶树间采摘新叶,手指翻飞间,一芽芽鲜嫩挺立的明前茶叶已落入茶篓。“我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不能外出去打工,就靠山吃山,茶园开园后,我从早上八点多开始摘到下午五六点,一天能摘五六斤,挣近400块钱,仅春季卖鲜叶我就能挣到10000多块钱。”正在基地里采摘茶叶的村民汪安丽满足的说道。
舞龙尖茶厂负责人吴经涛介绍道:“茶企与茶农要互惠共赢,我们茶企在这里流转茶农的土地,再交给茶农自己种植管护,茶厂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管护标准,在春茶采摘时,由茶农自行采摘鲜叶,茶厂保底价进行收购,通过这种模式,我们茶企带动了周边100余人就地就近务工增收。”
彭家社区归来,我们的茶乡之旅继续沿着环县路上行,自茅坪集镇左行,嗅一缕茶香、溯南岔河而上,伴随着机器的奏鸣曲,我们走进田湾村五峰茶业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揉捻机、烘干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制茶,车间内茶香氤氲。企业负责人汤海在车间里穿梭着,一会儿看看翻滚的机器,一会儿看看工人们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我们采收回来的鲜叶,不能久放,要迅速晾青、杀青、理条制成干茶。干茶的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却非常繁琐,要想茶好,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基本每4斤鲜茶叶才能制作出1斤干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查看茶叶成色,以保证茶叶品质,我们也是严把每一道工序,确保茶叶的品质。”说起茶叶的加工生产,汤海头头是道。如果您还想溯源悠久的茶文化,那么我们一起在夕阳的余晖中返程前往位于茅坪集镇下方东宇小区的佛洞山茶业有限公司。傍晚时分的佛洞山茶业有限公司里灯火通明,走进茶叶加工区,见炒茶师傅们坐成一排,每人面前一口大铁锅,他们正在用手不停地翻炒着青叶,手法娴熟老练,在恰到好处的火候、力道的作用下,一片片鲜叶慢慢失去水分,但与此同时却逼出了醇厚怡人的茶香。慢工出细活,手工茶承载着更多的人文温度,口味上也别具风味,在2021年“第六届亚太茶茗大奖”中,佛洞山手工野生茶荣获银奖。
“我们是白天采茶,然后晚上回来抓紧炒茶,手工茶制作相对繁琐一些,要经过晾青、摇青、炒青、捻揉、干燥等多重工序,虽然很辛苦,但这是我们茶人的一份“匠心”追求,以后我有信心把手工茶做的更好,也让茶文化发扬光大。”同样身为炒茶师傅的佛洞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乐信心满满地说道。
近年来,茅坪镇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共计建成标准化茶园3000余亩,分散种植20000余亩。同时支持鼓励家庭小工坊生产,大力发展茶业、培育茶企、带富茶农,让一片片“绿叶叶”华丽变身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金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