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建功立业】青春折翼志更坚 艰苦创业佳话传

时间:2022-04-25 09:37作者:舒鹏来源:冷水镇

冷水镇三院社区巴文成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民,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用三十年如一日的顽强拼搏与默默坚守,与一波三折的命运抗争,带头发展产业,成为自强励志、敬业奉献的“代言人”。

他年轻时聪明能干,是村里勤劳致富带头人,也梦想着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过上幸福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30多年前在花炮厂务工中的一场意外让他痛失双手,不仅无法劳动挣钱,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巴文成有过消沉与迷茫,那段时间,有些病急乱投医的他,四处打听治疗偏方,幻想找回失去的双手,多次上当受骗,让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用其妻子毛明兰的话说“那时候穷得,吃了早上没有晌午”。也许是妻子的不离不弃,让这个坚韧乐观的农村小伙儿慢慢调整了心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94年春节刚过,他便只身前往山东寻找打工机会,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只能干一些肩挑背驮的重体力活,身体的疲乏、生活的不便、对亲人的思念经常让他透不过气,但一想到挣了钱就能改善家人的生活,咬牙坚持着。然而却不幸遭遇黑心老板,白干三年一分钱没要着,人生地不熟、又没什么文化,无奈只好空着手回了家。

“既然在外面挣不到钱,那就回家。”外出务工受挫的惨痛经历让巴文成心里憋着一股劲。城里的活儿找不下,那就回家在土里面“刨金”。他给媳妇打下手,能不用双手的农活他一个人全包在身上。巴文成说:“到秋季了,我烤甘蔗酒,好一点四五十度,一年烤两三百斤,十四五块钱一斤,它不也是钱?”生性要强的他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纵然肢体不如常人健全,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和多于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在家乡的黄土地上闯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种庄稼、种甘蔗、搞养殖,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提高农事活动效率,他和妻子自创了很多无臂人使用的特殊农用工具,在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下,家里基本的自给自足都能解决了,生活总算是维持住了。

除了经营农作物,他还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在有60多只鸡、5头牛、6头猪,一年下来能卖到几万块”……巴文成细数着“家底”,喜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了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来加盖圈舍,村上每年按政策给他发放的产业奖补让这个朴实的庄稼人不住感叹,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面对厄运,巴文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用自强不息和拼搏奋斗不断与命运抗争。如今的巴文成,不仅把产业搞得热火朝天,他那自立自强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感染着周围的人们,村上其他群众在他的那份自力更生、身残志坚搞产业的顽强拼搏精神感染下,也纷纷的参与到三院村如火如荼的产业建设中来,在外出能人带动下,三院村建成了千亩核桃园和千亩油用牡丹示范园。

巴文成自强励志的事迹在镇村乃至全县、全市广为传颂,先后被搜狐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被评为安康市脱贫攻坚“自强标兵”、白河县脱贫攻坚“自强标兵”,获得2021年度“陕西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