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完这一车,还有下一车,这几天来帮忙干活的村民特别多。”正在指挥搬运的太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李洲介绍到。今年,麻虎镇太和村的土豆喜获丰收,几锄头刨过,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金疙瘩”便破土而出,数十个村民们正忙着进行分拣、装袋,不一会儿,一袋袋沉甸甸的“洋芋蛋儿”便立满田间地头,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一镢头下去,翻出这么大的个儿,至少能炒三四盘菜呢!”正在土豆基地干活的太和村村民牛玉秀聊起刚在地里挖到的一斤多重的“大”洋芋,一边说一边激动地用手比划着。“之前守着几亩地,平时只能靠种些蔬菜挣一点钱,现在好了,自从村集体牵头流转连片土地,发展果蔬产业,流转费再加上平时在基地里打工,每天还能有一两百块钱的收入。”谈到现在的生活,今年60多岁的牛玉秀笑得合不拢嘴。
太和村地处麻虎镇后高山区,距离中心集镇10公里,麻松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今年,村党支部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摸底调查、征求村民意见、流转土地、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在村内整合土地100余亩,发展种植黄心土豆,建设太和村一组农业产业园区,让闲置的土地变“活”,村民的腰包更“鼓”。
据了解,太和村一组农业产业园区是由县发改局扶持、村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组建劳务公司、成立小范围施工队伍等途径,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园区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致富增添新动能。
“今年土豆亩产可达1300多斤,如果销量可观的话,预计创收20余万元。”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阮国志介绍,地里土豆挖出来后,剩下的土豆藤蔓还能作为牲畜饲料,不少干完活的村民将其用背篓背回家用于喂牛、喂猪,有效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台,持续引领群众打造特色富民产业,建设县级设施大棚蔬果保供基地和农业观光体验基地,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方涛坚定地说到。
太和村农业产业园区只是麻虎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麻虎镇围绕“党建强、乡村兴、农民富”目标,通过建强村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做实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起党建引领、集体带动、产业支撑、农户受益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建强支部促发展、发展产业助党建”的循环发展路径,为推动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