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关镇胜利村二组,村民高福洲正忙着打扫家中的院子,有邻居上前打招呼:“中午几桌客人啊?”“目前有三桌啦,今天估计要忙得够呛。”高福洲的笑意挂在脸上。拥有一方庭院,闲时农家,忙时乐。这是高福洲的新生活。今年2月,他用小庭院经营起了一家农家乐。
“开业3个多月,不少游客到我们这来,看看花、采摘果子,品尝农家菜,体验我们的农家生活,他们来了,我们也有了收入。”高福洲喜滋滋的说到。绿树环绕,背靠大山,面朝汉江的独特区位也为老庄农家带来了不少的客人。
同样把庭院经济做得有声有色的还有城关镇公路村、安福村、牛角村、向荣社区等地,村民把村(社区)的老破小,翻新成一个个特色院落,不仅提高了家居环境,也迎来了一大波来农家乐打卡的游客。
“身处于钢筋混凝土之中,我们都希望能够拥有一方庭院,每天种种花,种种菜,这就是我理想的诗和远方!平时有时间,我们也经常到周边村找些有特色的农家乐过上一天。”家住县城的陈世健表示,美丽的庭院不仅宜居宜业,也承载起了游人的“田园梦”。
在安福村花栗扒,村民李聪芬正在家门前给葡萄树收花掐尖,她家的院子入口连接着房屋的一整条小道俨然成了一条葡萄街,藤蔓蜿蜒生长,娇嫩的小葡萄粒刚刚坐果,绿意盎然。庭院总体面积不大,但前院有葡萄架子,后院有猪圈、菜园,显得十分精巧。
“别看我这院子地方不大,自家吃的瓜果蔬菜有了,葡萄每年还能往外卖不少,兼顾着做点葡萄酒、甘蔗酒,一年的收入还不错。”李聪芬说,自己家的老屋地理位置好,光照充足,种植葡萄味道好,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地方发展“小果园”经济,不但提升村庄颜值,还增加了收入。
在城关镇,像高福洲、李聪芬这样合理利用院落等闲置资源,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手工、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的人比比皆是。近年来,城关镇大力鼓励、扶持辖区内有条件的农户以庭院为载体,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把一个个小庭院打造成菜园子、果园子、茶园子、加工坊、农家乐等,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唤醒乡村“沉睡”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