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送走草莓丰收季,城关镇公路村又迎来了蓝莓采摘期。走进公路村大端草沟蓝莓谷,翠绿的蓝莓树随风摇曳,一颗颗鲜艳欲滴的蓝莓挂满枝头,成熟的紫色浆果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抢眼。
蓝莓谷负责人,同样也是公路村党支部副书记、城关镇第二十届人大代表的纪昌华正在跟订购蓝莓的上海客人确定订单信息。纪昌华说,和去年一样,蓝莓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蓝莓成熟前,我就开始发朋友圈,现在已经预订了很多,大部分是回头客。"纪昌华说,今年是蓝莓挂果的第二年,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现在的快递太方便了,用顺丰发到北京、上海,基本第二天就能到。"
此时的蓝莓园区里,工人们或是顶着日头给蓝莓树除草,或是手持果篮穿梭在蓝莓园中,将一枚枚挂满糖霜的紫色浆果摘下。慕名前来的游客,边尝边摘,时不时还拍照发朋友圈,一起分享这份成熟的喜悦。
2021年,纪昌华几经调研考察,利用公路村大端草沟临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在陕建集团的帮扶下,通过土地流转和整治,建立了50亩华钰婷蓝莓种植基地。与小端草沟的蓝莓种植基地交相呼应,使蓝莓种植成为该村一大特色产业。
“发展蓝莓种植不仅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蓝莓采摘体验还能拉动周边消费,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来我这务工的都是当地的农户,大部分都是脱贫户,有的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个2、3万。” 据纪昌华介绍,基地每年能够吸纳50来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纪昌华给笔者算了一笔长远账,蓝莓种植属于一次投入,可连续收获20年,等蓝莓进入盛果期后,每株至少可产2斤以上,8000株蓝莓就是16000斤,年收入突破70万。等把种植经验总结成功后,动员更多村民一起种植,让大小端草沟成为蓝莓沟,让“小蓝莓”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
大力推动蓝莓、草莓种植,发展游客体验式采摘是公路村依托山水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城关镇公路村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人文底蕴,将种植、农家乐、民宿等各个发展点串成线,连成面。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价值,让群众乐享生态环境释放的红利,致力于走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