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按照“注重基础、强化整治、立足长效、全面提升”的要求,坚持把“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强力抓手,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项创建”的重要指标,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采取由企业先行垫资和多方融资、政企联建的办法,一是全面推进城区开发改造。切实加快旧城改造和狮子山新区开发建设。按照打造“生态宜居、商贸流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滨江县城布局,启动实施县城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开发工程,完成下卡子棚户区改造工程,白石河右岸和桥儿沟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以城南片区、向荣片区开发为重点的旧城改造工程相继启动建设。二是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累计筹措资金9.8亿元用于城镇建设,先后建成文昌路立体停车场、狮子山新区强弱电入地、清风路集贸市场、城区供排水管网、滨河大道等一批重点市政设施,改造了龙井市场和北岭子市场,在狮子山租赁400平米门面房作为临时菜市场。投入9000余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投入4800余万元的县城垃圾填埋场已投入试运行。投入近30万元,对316国道县城过境段重新施划道路标线,更换两侧水沟盖板。投入20余万元对书院路、滨河路等部分破损道路进行了修复。加大环卫设施更新维护力度,投入98万元购置箱体可卸式垃圾车13辆,投入70余万元建成环卫工人休息室4处,拆除县城所有垃圾房并全部更换为封闭式垃圾容器。三是大力实施城区靓化工程。按照《县城夜景亮化实施方案》,全面更新、改造县城大街小巷路灯,城区道路路灯亮化率达99%。累计投入3000万元,完成狮子山新区、东坡路护栏、滨河路护栏、白石河桥体等夜景亮化工程。对城区临街临路破旧墙面以及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裸露毛墙石岸进行粉饰美化,建成宣传栏、公益广告和信息发布栏。四是扎实推进改水改厕工程。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改造城区二类标准公厕15座,新建滨河路、体育场等二类标准公厕7座,建成集镇和新村无害化卫生公厕36座,完成当年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1200座改厕任务。
在龙井菜市场、清风路菜市场、白岭子菜市场加大了市场日常监管,由双创办派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市场规范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占道经营的个体经营户;在接到社区群众举报投诉生活垃圾、卫生状况等问题上,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声,达到群众满意,社会满意。
坚持每周五清扫日制度。全面落实爱国卫生、公共卫生、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爱国卫生管理办法、除“四害”管理办法、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停车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各相关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分管工作实行划片包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充分发挥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用。落实“门前三包”、“爱国卫生活动月”等制度,自觉整治单位内外环境卫生。社区积极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加强辖区卫生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确保了工作长期坚持的效果。
建立创国卫宣传长效机制,将宣传发动作为推进创卫工作的重要手段,把全民参与视为创卫成败的关键,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增强市民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做白河文明市民”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健康教育一条街等各种传播手段,广渠道、多视角地宣传,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市民支持创卫、参与创卫、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