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关司法所紧紧围绕“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精细监管、提高效能”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行社区矫正精细化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辖区20名社区服刑人员未发生一例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确保了全镇特殊社会人群的持续稳定。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对照《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规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立了社区矫正入矫宣告、日常监管、外出请销假、公益劳动、集体教育、考核计分和解除宣告各项制度机制,制定了社区矫正应急预案,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工作职责。形成了精细的制度规范,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
二是规范操作流程。对社区矫正审前评估、矫正衔接、矫正执行、日常管理、考核奖惩和解除矫正6个环节都做到细化工作流程,确保精简程序、环节顺畅、责任明确、标准细化。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制度流程操作,坚决杜绝程序瑕疵。
三是实现精细管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针对服刑人员犯罪类型、社会危害性和重新犯罪可能性的不同,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社会危害性小、重新犯罪可能性小的实行宽管,反之,实行严管。结合服刑人员自身及家庭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矫正方案和帮扶措施。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和每月不少于8小时的集体教育和公益劳动。有效利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服刑人员动态,每个工作日“朝8晚6”定时进行服刑人员动态查询。司法所工作人员随时保持与矫正对象沟通联系,确保时刻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对发现异常的,及时与该对象见面开展谈心谈话,第一时间化解隐患。积极落实对矫正对象的人文关怀,对行动不便的服刑人员进行上门宣告、定期入户走访;对存在困难的服刑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通过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措施,有力提升了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