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是兴国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白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竭力打造“政治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铁军”队伍,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取得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卫生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丰硕成绩。汗水铸就军功章,县合管办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市爱卫办授予“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被安康市总工会授予“市级先进职工之家”、市妇联会授予“市级巾帼文明岗”等。
面对诸多金灿灿的荣誉勋章,白河县合管办没有歇肩止步。他们同心同德、创先争优,再度擂响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铿锵战鼓;他们夙兴夜寐、抛洒汗水,让文明之花为边城大地再添一份景致。
强队伍,夯实创建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县合管办领导班子把保持和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作为单位的中心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使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有目标、有步骤地整体推进。同时,领导班子从创建实际出发,抓作风,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抓服务,竭力提高监督管理能力,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增设宣传展板和格言,炒热了创建思想、激发了创建热情。通过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实施细则,制定完善创建制度,健全档案管理,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高昂斗志。
“借力”外部监督是合管办提高队伍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议,通报基金收支、运行及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在新农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把合作医疗资金公平、公正、合理地用到农民群众身上。每年邀请县人大、政协委员视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到纰漏补缺。积极协调配合审计部门开展新农合专项审计,规范合疗的监督管理。在业务审核中,强化内部监察机制,要求审核人员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从而实现新农合基金“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三户两印”管理制度等全面落实,增强了基金使用的透明度。
抓载体,搭建创建平台
为群众着想,替百姓分忧,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党的惠民政策,是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合管办以“创建文明单位,提升医疗保障服务”为题,实施亮牌创建,每季度办一期学习园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创建工作及新农合相关政策,形成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县“两会”、劳务招聘会、“卫生三下乡”、“新型农民大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以“推行合作医疗,保障人民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几年来,共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发放惠民生活用品1.6万余人。通过制定了 “一帮一” 对口帮扶解困计划,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连续八年来资助贫困大学生25名,全体干部自愿捐资金额达4万元。累计为敬老院和“军营”捐赠1.8万元物资。还利用“我们的节日”开展“清风伴我行”、“唱红歌”、“乒乓球比赛”等主题活动,并定期邀请医疗专家深入镇村、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健康教育和免费义诊,服务2.2万人次。积极配合民政和城关镇清风社区,在县武警中队开展“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建军87周年拥军慰问联谊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团队意识,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深化。
同时,还将构建“四型”机关作为创建工作的“重头戏”。即,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坚持每周开展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三会一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建“服务型”机关,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获得实惠;创建“廉洁型”机关,严格执行中省市县规定,坚决不触及“高压线”;通过创建“节约型”机关,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提服务,塑造窗口形象
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是一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改善单位整体形象的系统工程。县合管办始终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目标,严抓单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专门编制了《白河县合管办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手册,明确科室职责,要求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做到令行禁止,杜绝各类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锻造一流的合疗管理服务队伍。单位在办公楼的醒目部位设置岗位监督栏,对单位所有干部的照片、姓名、岗位进行公示;在办公桌上设置监督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求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着装整齐,挂牌上班。单位推行热情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行为,尽力让群众满意。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对群众咨询、来访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专人限时办结,决不让群众来回折腾、往返跑路。为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单位实行“值周值班制”、“朝八晚五制”,周末轮流安排人员值班,中午守岗不休息,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让人民满意。
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县合管办还要求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省、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鼓励干部在职学习、职称再晋升,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先后有六名干部在岗自学,获得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增强。
“创建文明单位永远都是进行时。其目的不在拿一块牌子,而在树一流的形象、建一流的队伍。争创一流业绩。”白河县合管办主任唐先喜坚定地说。白河自2006年推行合疗以来,累计筹集基金30177.5万元,共有144.6万人次享受了合疗补助,报销医药费用26727.17万元;累计为137名白内障患者报销医药费25.05万元,为5171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报销医药费439.86万元。为4526名在外务工、经商、上学等患者报销医药费2001.1万元;对1998名特大病患者进行二次补偿,报销医药费736.22万元;累计达报销封顶线有130人;累计基金使用率达92.4%以上。2014年,全县18.24万农业人口共有17370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8%,名列全市前茅,合疗管理规范,运行平稳安全,服务优质高效,为建设和谐美丽新白河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