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自启动以来,城关镇剑指“四风”、“三问”党员干部,一大批事关群众疾苦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党风为之一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入实际,“三问”拉近干群距离
为什么现在交通通讯便捷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远了?为什么现在惠民利民政策好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却多了?为什么现在工作条件优越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却弱了?——城关镇围绕怎样做好人民公仆,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三问”,拧紧思想开关,拉近干群关系。为更好服务于民,该镇完善了陕南扶贫搬迁资金兑付系统,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的兑现到群众手中,验收2013年陕南移民搬迁221户,兑付资金700余万元,兑付粮食综合性补贴108万,公益林51.3万元。依照社会救助管理办法,及时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扎实进行入户核查,积极向主管部门申报争取资金。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大病及生活困难救助款5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00余户4000多人,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件件细微却紧贴群众需求和心声的小事,汇聚成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暖流。
建章立制,重拳整治“四风顽疾”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城关镇围绕规范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干部管理、强化作风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等重点新建制度5项,修改完善制度9项,废止制度4项,努力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镇党委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对群众反映致富门路窄、惠农政策落实缩水、城乡环境卫生差、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及时制定6项专项整治方案,从严抓好整改落实。围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推行集中议事、民情日记、代理代办、扶贫帮扶为主要内容的联系服务制度,依托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群众事宜6000余件,并做到件件有回音,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落实有方,倾力解决民生难题
城关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向上级争取资金68余万元,在安坪村投放移动式铁垃圾箱3个,修建垃圾池15个,有效整治了农村环境卫生,对汉江沿线涉及的5个村修建化粪池70座,有效禁止污水流入汉江。中营省级农业示范园养殖建设已投入使用,实现出栏育肥猪2000余头,存栏1000余头,常年和短期用工150余人,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安福绿韵牡丹现代农业园自9月份以来,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共计流转土地1500亩,目前牡丹正在栽植,年实现百姓增收100余万元。我镇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为实现广大百姓的“致富梦、安居梦、快乐梦”而奉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