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传染方式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
麻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较弱,不耐热,对日光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能耐干燥和冷冻。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鼻、咽、气管的分泌物及尿和血液中(特别是白细胞内)均含有病毒,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借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而经污染的衣物、玩具、食具间接传染机会较少,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疫苗者均为易感者,一旦接触麻疹病人,95%以上发病。麻疹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6个月~ 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出疹后的第五天即无传染性,若有并发症则延迟隔离至出疹后第十天。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于8月龄以上易感儿童,免疫力维持4~6年。
防护措施管理传染源:1、隔离患者。2、易感者接触后检疫。3、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 4、增强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5、主动免疫 对未患过麻疹的易感者,应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6、被动免疫 对体弱有病儿和婴幼儿,未接受过麻疹预防接种者,于5天内给予肌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