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关于印发《白河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CD-zfbmxzf--zfwj-2013-0126 | 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县政府办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白政办发〔2013〕93号 | 成文日期: | |
有效性 | 未知 | 公开日期: | 2013-09-12 00:00 |
城关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县有关单位:
《白河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请认真组织实施。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9月10日
白河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规划建设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办字【2013】43号)和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利用省委、省政府对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重要机遇,提升县城的整体品位,县政府决定,从2013年8月至2017年底,利用5年的时间,实施桥儿沟与河街(局部)明清古建筑保护性修缮开发,将桥儿沟古街、河街(局部)打造成陕南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街区。为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桥儿沟明清古建筑和河街汉江码头的地理优势,紧密结合河街三项工程,深入挖掘桥儿沟、河街古街区文化旅游潜力,将其建设成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健全、旅游设施完善、游客大幅增加、就业人员增多的文化旅游古街,为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增添新亮点。
基本原则:按照保护修复、修旧如旧的思路,保护、恢复、传承桥儿沟、河街(局部)街区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历史原貌和文化特色。挖掘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突出秦楚边城,古风古韵、历史文化特色,注重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相结合,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实现旅游产业和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示范提升我县城镇发展水平。
二、建设范围及内容
(一)建设范围:北起河街红星桥,南止北岭子能源站,东西为桥儿沟一沟两岸及河街红星桥上下。
(二)建设内容:1、完成街区建设规划编制、审查、报批;2、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五个一”建设任务;3、对街区内现代民居进行仿古改造;4、对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行为进行控制、监管,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5、依据规划对古街巷、院落(如耿、罗家大院和保善堂等)、民居等在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6、对现状给排水、强弱电等管线改造;7、按照省上文化旅游街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对街区旅游标识、停车场、道路、供水、绿化、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基础设施,以及旅客接待、公厕、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完善和提升改造;8、对街区的整体环境实行长效综合整治和管理;9、要将古街区的建设和宣传同步推进实施,营造浓厚舆论氛围;10、深入挖掘桥儿沟、河街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手工制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1、运用市场营销机制,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建设、经营,做好做活桥儿沟、河街古街区旅游项目。
以街区古院落(民宅)保护修缮、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现代民居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重点,2013年优先启动街区旅游标识、停车场、道路、绿化、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以及旅客接待、公厕、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3年年底前,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五个一”工作任务,即一个全面反映文化旅游街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宣传册,一个宣传街区概况及建设情况的专题片,一个根据规划制作的沙盘模型,一个有宣传标语和总体规划、特色街区、重点建设项目内容的系列展板,一个干净整洁文明,富有特色的街区整体环境。
三、建设期限及实施步骤
自2013年9月启动,2017年全面完成。采取一次规划到位,分步骤、分年度、先易后难逐步实施。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3年8月30日前召开相关会议,全面部署我县文化旅游街区保护、建设具体工作,并做好宣传动员和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从2013年9月1日开始,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实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每季度、每年12月下旬,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汇总、总结、上报,迎接省、市、县综合验收。
四、资金筹措
按照规划设计和建设内容,总投资概算6655万元,其中:省上专项补助资金1500万元;县上配套部分通过捆绑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民政、文广、教育等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五、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
为使我县城关文化旅游街区建设顺利推进,成立城关文化旅游街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文件另发),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住建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水利局、交通局、教体局、民政局、文广局、招商局、城关镇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曾立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周宗斌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和城关镇抽调,具体负责城关文化旅游街区规划建设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一)住建局
负责整个项目的牵头实施,项目规划设计、报审报批、组织招投标、建设施工管理等工作。1、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北岭子段(二号路口至长春路口)、桥儿沟主街沿线各类管线迁建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协助相关单位实施迁建工作;2、2013年9月20日前完成城关文化旅游街区规划编制、送审、评审,10月10日前完成向省住建厅报批工作;3、2013年10月20日前完成宣传标语和囊括总体规划、特色街区、重点建设项目等内容的系列展板制作;4、2013年10月底前完成沙盘模型制作;5、2013年11月底前完成桥儿沟古街路面排水、防滑改造;6、2013年12月底前完成桥儿沟古街巷、路灯、排水、公厕、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维修、改造;7、2013年12月底启动北岭子入口牌楼用地征收,完成图纸设计并组织施工;8、2013年12月底前完成保善堂、福音堂上下两处古院落保护修缮;9、2014年12月底完成旅游标识、门匾安装;10、2013年9月至2017年底前,按建设任务表(见附表一)和时间节点完成相应项目的施工图设计,组织招标施工,质量把关,加快桥儿沟古街两侧现代民居改造,古院落的恢复原貌、保护修缮等工作;11、负责全省现场观摩会、检查组的迎检工作,按省、市要求负责项目资料的上报工作;12、对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行为进行控制监管,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
(二)文广局
1、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录制桥儿沟街区概况、建设情况专题片(8分钟);2、2013年11月底前完成河街征迁范围内的古院落、祠堂、门楼等迁移前现状拍摄、图纸绘制等工作; 3、2013年12月底前完成文化旅游街区资料编纂,充分挖掘桥儿沟、河街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及手工制造工艺,收集整理关于桥儿沟的传说、典故、历史、人物资料、书画作品、宣传彩页,整理装订成册;4、2013年12月底前完成街区旅游资源宣传片制作,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影响力,打造品牌,塑造独具一格的旅游形象;5、负责向省市争取文物保护维修费用,投入桥儿沟文物的修复,为古镇的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13年12月底前对北城门、白河商会、保善堂、耿家大院、长春寺、武昌会馆、柯家巷子、翠花坡等古建筑、古文物,制定相应的保护、维修、迁建管理办法;6、2014年6月底前建立一支桥儿沟街区旅游讲解员(导游)队伍; 7、加大桥儿沟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报道,每月不少于2次;8、打造县域内1—2处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景点。
(三)国土局
负责用地报批工作。2014年底前落实200亩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用活用足200亩土地增值资金,投入文化旅游街区建设。
(四)财政局
负责与省市对接,确保省补1500万元专项资金分三年到位。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工程建设需要,每年12月底前编制好第二年工程建设资金概算,及时筹集拨付下年度建设工程款,确保项目资金有保障。
(五)发改局
负责积极策划包装项目,争取省市给予资金支持。
(六)双创办
负责桥儿沟街区环境卫生长效整治工作。2013年9月15日前对街区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整治,达到创国卫验收标准。按照“双创”要求,督促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自来水等管线迁移工作。
(七)公安局
负责桥儿沟古街区建设过程中治安环境保障工作。
(八)交通局
负责桥儿沟至316国道车行道路的勘测、设计、项目争取工作。
(九)民政局
负责街区内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投入到桥儿沟建设之中。
(十)教体局
负责街区健身器材的争取、安装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文物古迹的教育工作,协助做好推荐桥儿沟旅游宣传工作。
(十一)水利局
负责在2013年9月底前完成暴露于主街道及墙面的给水管道进行改装,入地。
(十二)招商局
加大对桥儿沟及乡村旅游的包装和宣传推荐工作,力争在2014年通过招商引进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开发经营桥儿沟街区的旅游项目。
(十三)城关镇
1、2013年9月10日前负责做好桥儿沟社区群众的动员、宣传工作,抽调专人妥善化解街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保障工程顺利推进;2、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保善堂租赁户搬迁工作;3、2013年12月底前协助住建局完成北岭子入口牌楼用地征收;4、2014年3月底前完成城门洞3户居民房屋征收工作;5、2014年5月底前完成衷家大院、耿家大院、罗家大院修缮协议签订;6、2014年6月底前完成耿家大院南侧文化广场用地征收工作。
(十四)电力局
负责在2013年9月10日前拿出桥儿沟电杆、线路迁建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10月底前完成电杆、线路迁移,拆除废弃杆线,主街不能有杆线暴露。
(十五)电信局、网络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负责在9月10日前拿出桥儿沟主街道电杆、线路迁建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10月底前完成电杆、线路迁移,拆除废弃杆线,规范入户线路安装,隐蔽接线设备,积极推广使用无线网络设备,达到主街上空可视范围内无管线、无电杆。
(十六)河街开发办
加大河街征迁力度,负责对河街社区拆迁范围内文物古迹的收集、编号、规整、存储,严禁机械设备等破坏性拆除,要切实有效的保留拆迁古建材料不被损坏,更不能流失,以便用于桥儿沟古建项目的修复及河街文物古迹的原位提升恢复。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上手解决问题,并明确懂技术的业务人员及时支持桥儿沟古街区的建设工作。街区规划建设推进工作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抽调的工作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服从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配。
2、强化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该项工作落实的责任人,按照职责分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任务推进时间表,将责任落实到人头,时间安排到天,做到目标、任务、责任、时限“四落实”。
3、强化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对承担任务的部门和单位的督促、检查,采取月通报、季点评、半年总结、年底考核的工作机制。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按时限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