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3-09-13 00:00作者:来源:
文件名称 关于2013年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索引号 CD-zfbmxzf--zfwj-2013-0127 公开目录: 政府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县政府办 公开形式: 依申请公开
文号 白政办发〔2013〕94号 成文日期:
有效性 未知 公开日期: 2013-09-13 00:00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2013年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高基层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切实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水平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县按照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和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工作机制、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的基本要求及基层应急示范点创建标准,已建成应急管理示范点12个,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继续加强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的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切实把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作为当前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确保示范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各镇、各部门和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精心选点、制定方案、加快实施、扎实推进2013年示范点建设的申报和创建工作。要选择1-2个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的点作为创建对象,并于10月20日前将创建示范点资料(申报表、情况简介、申报报告、相关图片)报县应急办,其中行政村(社区)、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公司企业等分别由主管部门统一上报。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要做到四个“坚持”,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一是要坚持“四进”为创建范围,即进社区、进镇村、进企业、进学校。二是坚持以“六有”为基本要求,即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工作机制、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三是坚持以“十抓”为突破口,即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四是坚持以“五早”为工作重点,即以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切实提高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水平,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深入。
    三、总结验收,切实推进示范点创建工作规范化发展
    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工作,目的是通过集中力量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树立基层应急管理的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时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做好2012年创建示范点的总结迎验工作,对好的经验县应急办将及时予以推广学习,以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县应急办将通过现场检查、走访了解、查看资料等方式,对照《白河县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标准》和《白河县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考核评分标准》,于9月23日—9月24日对2012年申报的仓上镇政府、构扒初级中学、茅坪镇中心小学、兴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创建点进行检查验收,请各申报单位认真开展总结、自查,及时查漏补缺。今年新申报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单位,要认真对照标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对创建工作得分在75分以上的示范点,县上将选3-5个命名、授牌;得分在85分以上的示范点,县上将推荐申报市、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对命名为县、市、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分别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资金。

附件:1.白河县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2.白河县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考核评分标准
      3.白河县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表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9月11日

 


 白河县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安政办发〔2010〕10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标准。
    一、组织机构。1.有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办事机构要挂牌。2.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预案。1.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预案,预案要以先期处置、提前转移、安置群众为重点,要明确转移路线,细化处置流程,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3.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案。4.所有预案汇总成册。5.每年至少举行1次以上应急演练,完备演练方案和相关资料。
    三、制度建设。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办文、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
    四、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1.有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电话。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值班领导和人员,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信息。3.建立基层信息员制度,有应急管理信息员。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情况。5.应急示范社区和企业要有视频监控。
    五、应急保障。1.安排有一定的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2.落实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广场、空旷地作为应急避难所,有明显的标识。3.储备一些必要、实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4.各类紧急通道畅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六、科普宣教培训。1.制定宣教培训方案。2.每年对镇、村干部和应急救援队伍进行1次以上的培训。3.通过印发应急知识单、标语、宣传栏、板报等方式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4.做好《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的发放。
    七、应急队伍建设。1.整合资源,建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人员档案。3.应急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4.组建一定数量的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伍。
    八、风险隐患排查整改。1.对辖区内危险源、风险隐患集中排查,详细登记,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2.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标识图标和警示标志。3.配备必要的报警设备。4.遏制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不发生有人员死亡事件。
    九、应急联动处置。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2.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报告。3.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能在短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