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白河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和《白河县县城中小学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 | ||
索引号 | CD-zfbmxzfb--zfwj-2015-0282 | 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县政府办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白政办发〔2015〕36号 | 成文日期: | |
有效性 | 未知 | 公开日期: | 2015-05-19 11:42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县教体局、发改局、财政局制定的《白河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和《白河县县城中小学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7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12日
送: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
加发:各中小学。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12日印发
白河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实施方案
(2014-2018年)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改善全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安康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安教发(2014)16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和“保障基本,补齐短板,改善条件,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就学需要为导向,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增加城区教育资源供应、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为着力点,立足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着眼城镇化趋势下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对照基本办学标准和底线要求,科学测算入学需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期分批安排建设项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同步推进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等软件建设,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教师调配交流等长效机制,保障“全面改薄”顺利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保障基本,补齐短板。从困难学校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对照《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基本原则,补齐学校所缺短板,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切实缩小县域差距和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我县“全面改薄”工作与市教育、发改、财政部门《安康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年)》精神相衔接,与省市各类义务教育项目相统筹,与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合格县要求相适应,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年度、分步骤推进实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三)勤俭办学,提高效益。按照“安全、节俭、实用”的原则,规模较小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主要配置适当的教学设施设备等,以及改造教室、调整闲置房舍使用功能,满足基本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规模较大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对照办学标准逐步完善。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实现“五个基本”,软件建设达到“五个促进”,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硬件建设“五个基本”是: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生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取暖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软件建设“五个促进”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促进义务教育巩固,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促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缩小区域、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8年,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要达到国家三部委提出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项底线要求。
四、实施步骤
以“宏观调控、规划引领、坚持标准、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在逐校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改薄”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保证基本、缺啥补啥的基本原则,经反复审核论证,并经省市多次审定同意,制定全县“全面改薄”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2014年至2018年,全县共规划建设义务教育学校70所(其中:教学点26个,小学34所,初中10所),规划总投资17842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15660万元,市县投资2182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66084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48510平方米,并购置教学仪器装备、生活和安保设施设备。
2014年,规划建设5所学校,总投资2814.5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1892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6132平方米,并购置教学仪器装备、生活和安保设施设备。
2015年,规划建设15所学校,总投资3700.5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600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13007平方米,并购置教学仪器装备、生活和安保设施设备。
2016年,规划建设19所学校,总投资3676.8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4052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13299平方米,并购置教学仪器装备、生活和安保设施设备。
2017年,规划建设15所学校,总投资3817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4666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4042平方米,并购置教学仪器装备、生活和安保设施设备。
2018年,规划建设16所学校,总投资3833.2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874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12030平方米,并购置教学仪器装备、生活和安保设施设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统筹办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确定重要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负责日常管理、部门协调、督促指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学校建设用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城镇建设规划中确定的义务教育用地由政府统一储备。盘活用好现有国有土地、城镇建设用地,优先支持学校建设;新开发区、新建居民小区的义务教育配套用地,住建部门在审批建设规划时足额预留,并确保学校与住宅小区、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0%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政策。
(三)加大资金保障。“全面改薄”学校建设所需资金按照“中央奖补,省级统筹,市县共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安排使用。在积极争取中省市资金的同时,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主要用于中省资金未安排的校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和附属设施建设等。县财政足额安排配套资金,不得挤占正常教育经费,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四)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确保工程建设手续齐全、符合要求。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加强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防止发生套取、挪用、截留资金等问题,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定,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审计监督和效益评估。
(五)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审查,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勤俭办学,杜绝超标准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举债建设学校。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年初下达任务指标,年中开展督促检查,年底进行考核总结,实行项目进度月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对工作推进不力、规划执行出现重大纰漏导致无法实施或按期完成的,严肃责任追究。
(六)均衡资源配置。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作为破解县城以上城区“择校热”和“大班额”等问题的重要举措。紧紧抓住教师资源配置在促进均衡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教师调配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城区中小学教师编制一次核定到位、分年度安排使用;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实现城区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推进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完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附:白河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2014-2018)
白河县县城中小学建设实施方案
(2014-2017年)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安康市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实施方案》[安教发(2014)160号文件]等文件精神,为积极推进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入学难”、“大班额”和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提高我县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确保适龄学生入学,根据全县人口、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状况,结合本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规划、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等,特制定我县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大县城新区和老城区中小学建设力度,分期分批安排建设项目,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城区中小学建设的各项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优先建设当地群众急需的学校,加快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破解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满足适龄学生就近方便入学需求,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我县“11135工程为核心,结合全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规划和人口、教育发展县情,借鉴外县区经验,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在城区重点建设1所初中和3所小学,通过三年努力,使按标准测算的校舍、体育场地、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在规模、数量、功能、构成上满足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需要,达到规模适度、数量充足、功能齐全、构成合理的标准化建设要求,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三、建设方案
为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2014-2017年规划新建和改扩建城区中小学4所,其中新建小学1所,改扩建小学2所,改扩建初中1所,新建教学用房15056平方米,新增学位3782个,总投资3010万元(附1)。具体为:
1、2014年,实施城关初中扩容改造项目:将城关初中整体搬迁至白河一中(白河一中另选址新建),拆除白河一中原南、北教学楼,新建教学楼一栋3800平方米,新增学位858个。
2、2015年,实施城关小学扩容改造项目:将城关小学整体迁往城关初中。拆除运动场两侧教学楼、办公楼,新建教学楼一栋4258平方米,新增学位1106个。
3、2016年,实施城关镇中心小学扩容改造项目:新建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一栋3880平方米,新增学位1008个。
4、2017年,实施新建河街小学项目:在河街新开发区新建河街小学,解决河街社区、城关镇公路村、城关镇前坡村学生入学远的问题。新建教学综合楼一栋3118平方米,新增学位810个。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实行以县为主、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统筹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全县城区学校建设发展规划。
2、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区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财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工程建设实行项目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分帐核算,专款专用,直通车拨付。
3、规范项目管理。项目工程严格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建设程序,确定具有国家认定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勘察、设计、施工和质量监督任务,严格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一是实行月报告制。各项目工程每月底向县项目办公室汇报工程质量、进度等情况,确保工程建设进度。二是实行检查监督制,县项目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协助项目学校加强对土建工程进行全程管理。三是实行评估验收制。工程竣工后,严格履行土建工程竣工备案制度,验收合格后再将工程交付学校使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附:白河县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方案(2014-2017)
白河县县城中小学建设方案(2014-2017年) |
||||||||||||
|
|
|
|
|
|
|
|
|
|
|
单位:平方米、万元 |
|
申报项目 |
办学类型 |
学校现有基本情况 |
规划建设情况 |
预计效益 |
实施年度 |
|||||||
在校生数 |
现有 |
教学用房 |
生均教学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筑 面积 |
总投资 |
新增 |
建成后生均教学用房面积 |
|||
白河县合计 |
|
3525 |
2219 |
9200 |
|
|
|
15056 |
3010.0 |
3782 |
|
|
白河县城关初级中学 |
初中 |
1297 |
1133 |
5020 |
3.87 |
教学楼 |
新建 |
3800 |
760.0 |
858 |
4.43 |
2014年 |
白河县城关小学 |
小学 |
1093 |
494 |
1900 |
1.74 |
教学楼 |
新建 |
4258 |
851.0 |
1106 |
3.85 |
2015年 |
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
小学 |
1135 |
592 |
2280 |
2.01 |
教学楼 |
新建 |
3880 |
776.0 |
1008 |
3.85 |
2016年 |
白河县城关镇河街小学 |
小学 |
|
|
|
|
教学楼 |
新建 |
3118 |
623.0 |
810 |
3.85 |
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