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上半年全县经济稳中有升 | ||
索引号 | CD-zfbmxzf--tjxx-2013-0113 | 公开目录: | |
公开责任部门 | 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
有效性 | 未知 | 公开日期: | 2013-07-08 00:00 |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县上下坚持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坚持抓项目扩投资,抓工业调结构,抓三产增活力,抓民生促和谐,上半年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
一、经济增长平稳,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321亿元,增长15.3%,完成总量占全年41亿元任务的44.67%。按完成年度总量任务度位居全市第五,按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1、农业发展态势趋缓。2013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完成4.217亿元,增长4.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398亿元,增长4.3%。在种植业方面,夏粮面积减少,总产量持平。2013年夏粮面积128462亩,同比减少1792亩,减幅1.38%。夏粮收获产量22514吨,与去年相比增长0.12%。畜牧业发展趋于平缓 ,畜禽总量保持平稳略增。上半年全县肉类总产量6261吨,同比增长2.35%。生猪出栏57907头,同比增长2.65%。
2、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县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45亿元,同比增长39.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31.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增长明显。汽车制造业增长168.3%,医药化工增长37.2%,新型建材增长21%、木瓜制品增长34.2%。四大支柱工业保持有序增长态势,推动规上工业较快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轻重工业来看,轻重工业齐增长,轻工业增长幅度低于重工业,轻工业实现总产值11.48亿元,增长35.1%;重工业实现总产值18.97亿元,增长42.3%。
3、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8亿元,增长28.2%。项目拉动作用明显,本年施工项目99个,增长33%,完成投资12.96亿元,增长26.5%,占全部投资的94.7%。其中计划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白河高级中学、县城防洪保安、316国道改线、红石河景区开发等十大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6.33亿元。神达汽车涂装及上装生产线、年产1万吨中药饮片及深加工、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万亩黄姜示范基地等46个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6.1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7亿元,增长34.5%。商品房销售市场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23442平方米,同比增长2%,与一季度相比提高84.6个百分点。
4、三产服务业稳中有升。上半年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215亿元,增长11.2%,比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增长13.7%。从行业看,上半年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2%,同比增长13.9%。零售业占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带动各行业稳步增长。批发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8.9%、20.8%和9.4%。增速比一季度均有提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2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亿元,同比增长16.65%;贷款余额14.76亿元,较年初增加2.03亿元,增长35.9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比一季度提升84.6个百分点。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8.5%,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8.1%,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4671万元,增长42.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50.58%。
5、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完成民生工程投资1.64亿元,启动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点27个,集中安置1800户。城镇新增就业7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7万人。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16套,开工率75%,竣工1070套,完成投资4亿元。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64户,新购买廉租住房21套。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经济结构上看,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由上年同期的15.5:52:32.5调整为13:58.5:28.5。与去年同期相比,二产占比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提高7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占比分别下降2.5和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长速度比为35:42,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8.46%,同比下降4.0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9.38%,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投资比重为14.4:20.9:64.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2元,农村人均现金收入3741元,分别增长11.3%和12.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
(三)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从质量效益上看,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540万元,同比增长22.8%,,占GDP比重7.4%;其中税收收入712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52.6%,占GDP比重3.9%;一般预算收入13.5亿元,增长20.4%;规模工业实现利润1.93亿元,增长25.5%,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2%,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投资效果系数为0.3,比去年同期下降0.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的问题
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虽呈较快增长势头,但经济增长压力依然很大。从发展势头看,经济增长明显回落。与去年同期比,增幅呈现“七下降”:GDP下降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下降2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9.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下降5.4个百分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下降7.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比,增幅出现“五回落”:投资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幅回落5.8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与年初目标比,我县部分指标均低于目标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3%,低于目标值(增长5.2%)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2%,低于目标值(增长29.9%)1.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低于目标值(增长11.5%)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3%,低于目标值(增长14%)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2%,低于目标值(增长15%)2.8个百分点。从时间进度看,全年形势不容乐观。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4.6%、43%、28.6%、45.4%,分别低于时间进度5.4、7、21.4、4.6个百分点,下半年,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较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规模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缺少支撑。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1.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但我们应该看到制约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下半年要确保工业经济有较好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一是上半年无新增企业,工业后劲乏力。上半年,由于在建工业项目不多,无新投产企业。同时,随着全省三上企业“三查”工作的全面展开,6月底申报的天尔秀服装公司有可能会推迟审批,下半年的工业经济增长缺乏新生力量的拉动。二是工业性投资持续下降,影响工业后续发展。上半年,全县工业性投资为2.86亿元,下降41.9%,已连续6个月呈下降状态,横向比较我县工业投资增速全市倒数第一,与其他县区的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的形势相比,我县的工业投资相差甚远,后续工业培育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对于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工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制约和影响。三是协调性评估指标走势回落,经济下行因素增多。作为工业经济风向标的工业增值税、工业用电量增幅不理想。1—6月,工业增值税完成509万元,同比下降26%;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9%,比工业总产值增速低25个百分点,这两个重要的硬件指标直接影响着市对县工业增加值速度的评估。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上半年,虽然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和同比增速都有增长,从目前的项目储备和全年重点项目预测情况看,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偏小,缺乏大项目支撑。本年新开工的51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15.22亿元,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仅有2个,投资规模偏小,大项目支撑作用较小。续建项目增长空间有限。续建项目48个,本年计划投资16.3亿元,完成投资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7.7%。从目前施工进度来看,已全部投产项目11个,完成年度计划50%以上的项目24个,完成年度计划30%-50%的项目11个,完成年度计划30%的以下的项目2个。项目推进难度加大。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加上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等难度加大,硫精砂制备、光伏电站等市级重点项目没有实现预期进度,汉江白河电站暂未核准,规划实施的县级重点项目还有16个未开工。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增幅差异大,一产、三产增幅分别为161.2%和65.8%,二产投资增幅下降41.9%,不利于二次产业发展,而二次产业增长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如果下半年大工程、大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后续项目投资总量不能有效跟进,加之投资基数较高,将会影响全年投资任务的完成。
(三)服务业发展形势严峻。服务业产业层次不高,行业结构不够合理。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215亿元,增长11.2%。占GDP比重为28.5 %。从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占全县服务业的76 %,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全县服务业比重分别为3.2%、6.5%、7.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占全县服务业比重为6.3%,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度目标任务难以实现。要完成全年9.21亿元的目标,需保持17%以上的增速才能实现,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短目标增速3.3个百分点。全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2个,单位个数仅占全市7%,上半年仅新增了3家限上企业。县内主要餐饮住宿企业对公务消费依赖程度高,受政策变化影响,营业额锐减,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也受到冲击,个别企业营业额呈负增长。三产相关行业协调性评估指标下降幅度大。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税分别下降52%、67%,批发业增值税下降11%,交通运输业营业税下降56%。
三、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紧扣全年目标,继续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提速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力争全年经济增长15%以上,投资增长29.9%以上。主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力促投资较快增长。以“十大工程”和100个重点项目为带动,加大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投资总额,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以上。一是要加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有一批项目论证储备,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真正做到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二是要改善投资结构。注重对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确保我县工业的可持续、稳步发展,从而带动GDP的稳步增长。
(二)确保工业提速增效。要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对我县来说,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稳定、保大局。全县上下必须把加快发展工业作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着力点。一是努力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做好新入库规模以上企业协调工作,重点培育引进一批成长性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引导企业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做到扩大生产与提升效益“双丰收”。 在壮大工业总量的同时,因企施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促使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支持正常生产企业多产超产,帮助新上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努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力争下半年新增投产工业企业2至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三)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服务业是我县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攻点。一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以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结构调整。完善审批、用地、信贷、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现代物流、文化娱乐、金融商务、信息传输、科技服务等领域,积极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以红石河景区和香城国际大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培育旅游企业,开发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新方式,改进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培育服务,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家以上,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亿元;积极引导支持中高档住宿餐饮企业适应需求变化,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开发和推广大众消费,稳定和扩大消费规模。三是要落实部门牵头,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邮政、银行、移动、电信、商贸、财税等部门的运行调节指导,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全面提高服务业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四)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坚持“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和“11135”城乡建设规划为抓手,加快县城、集镇和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劳务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以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为重点,突出集中安置,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