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5-03-20 15:59作者:来源:
文件名称 白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GH-zsdwxfgj--ghjh-2015-0009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公开责任部门 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有效性 未知 公开日期: 2015-03-20 15:59

白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2月28日在白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白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才忠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苦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27亿元,增长13.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亿元,增长13.1%;财政总支出14.23亿元,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亿元,增长15.1%;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620元、7450元, 分别增长11%、1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68亿元,增长10.77%;贷款余额19.76亿元,增长23.69 %。
    (一)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增长24.7%。实施重点项目90个,竣工51个。白河高中建成投用,河街“三项工程”进展顺利,百线影院暨狮子山体育场完成主体工程,汉江白河电站前期工作取得新成效。红顺路和冷厚路升级改造、高速路建设损路恢复重建全面竣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建保障性住房2050套、改造农村危房1300户,实施避灾扶贫搬迁2500户9000人,相关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5.8万吨;生猪出栏17.2万头,山羊饲养量19.6万只,木瓜、茶叶、黄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规模壮大,孔雀、大鲵等特色养殖蓬勃兴起,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新修基本农田6000亩,治理水土流失87.24平方公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8处,新建河堤17千米。天宝、晨合、中营等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建设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示范性家庭农场24个。
    (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87亿元,增长23.8%。汽车装配、医药化工、新型材料、白河木瓜等循环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园区建设进展加快,“飞地”园区列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一期土地平整、征迁工作顺利推进,签约入园企业5个,安远鞋业公司年产600万双运动鞋项目成功落户并投产;“两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6户,入园企业总数达72户。
    (四)三产发展活力增强。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三产增加值 11.73亿元,增长6.9%。商贸物流业建设加快,梦园、华越汽车交易市场运行良好,千百惠日用百货配送中心项目、万家购物广场二期商铺建设等建成运营。文化旅游稳步发展,秦楚边城旅游名片初步形成,桥儿沟文化旅游街区保护修复、红石河旅游景区开发、卡子张家大院修复工程、庙山寨道教景区建设等顺利推进,白河县旅游商务接待中心、秦楚生态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五)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实施了县城排污管网、二级路沿线污水管网、气化和文昌路强弱电入地工程;推进河街、城南、向荣片区改造和狮子新区开发,狮子山停车场、城南菜市场投入使用;商品房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供水、供电、通讯和文化卫生、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不断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镇道路硬化、休闲广场、绿化亮化、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快速推进,集镇规模逐步扩大,公共服务日趋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六)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了《白河县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资源承载力、土地空间利用和发展实际,将我县城关、中厂、构扒、卡子、茅坪5个镇划定为强限制开发区,宋家、双丰、西营、仓上、小双、冷水、麻虎7个镇为弱限制开发区,省级湿地红石河水源区和汉江干流城区水源地、汉江湿地白河段这两个县级水源保护地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加快生态安全、循环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监管四大体系建设,切实推动白石河、红石河、冷水河等境内河流生态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保障了汉江水质安全,确保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供水。突出抓好了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工程建设、企业能耗监管、节能技术推广、节能宣传等工作,完成了年度能耗目标任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8%。
    (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和民生扶持力度。教育发展成绩显著,高考二本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全县镇级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县”称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力度加大,低生育水平持续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2.63‰。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县、文化先进县等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文体、广播电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效。
    虽然2014年我县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受生产要素、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趋紧;产业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不高、三产发展缓慢;项目推进难,部分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投资拉动后劲不足;优势财源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然很大。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工作措施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在稳中求进中优化结构,在改革攻坚中创新发展,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在改进作风中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奋力开创美丽富裕新白河建设新局面。
    经济社会预期目标建议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2%,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污染减排控制在市定指标范围内。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0个,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以上,增长23%。一要科学谋划项目。围绕全年工作重点,精心谋划和建立重点项目库,争取我县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纳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范围。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编制重点项目前期文本200个以上,抓好20个以上重大前期项目。同时,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等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确保成功包装、申报、落地一批大项目。二要创新招商引资。要围绕我县产业重点,了解相关企业的战略布局、投资方向、投资需求,有的放矢地去招商。要提高招商引资的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要创新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招商模式,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型、效益持久型的招商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三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新项目开工和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年度计划目标。加快推动县城防洪保安工程主体竣工,确保完成316国道过境段改线、冷水110KV输变电站及白界路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支持神达公司建成汽车展销服务中心和新型环卫总装生产线,推动百线影院、“沁园”木瓜加工,年产4万吨食用油生产线、年产1万吨中药饮片项目、年产1800吨杏鲍菇生产线、大理石开采及加工等项目建成运营,力促汉江白河电站实施围堰截流和整体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坚持循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是坚持工业提质增效。大力提升汽车装配、医药化工、新型材料、木瓜制品为主导的循环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6亿元以上。全力推进专用汽车生产线、新型环卫车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做大汽车销售及综合服务、户外用品加工生产、纯净水生产等新兴项目。壮大产业规模。紧扣工业企业这一实体经济主体,鼓励方宇药业、逸酒公司、安凯肉食加工、庆华化工等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通过技改扩能、股权融资等途径,做大企业规模。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帮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促规上企业提质增效,小微企业日渐壮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提升园区承载。继续实施好“两河”工业园区水电路改造及创业孵化园等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新白河工业园区土地征迁、基础设施、企业入园等工作,科学谋划和招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入园。二是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以上。推进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实施天宝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二期项目,加大晨合、中营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力争新建市级园区3个。培育特色产业和经营主体,不断强化茶叶、黄姜、蚕桑、中药材、魔芋、核桃基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和山林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山林资源,建立和完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体系,建成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以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升级改造农村公路53.5公里,整理土地500亩以上,新增基本农田300亩以上,新建、改建通讯基站150个以上;新修安全饮水15处;加快实施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三是力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强新型城镇化、生态旅游、文体休闲和家政服务、社会养老等新型业态的培育,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添三产发展动力。引导惠康、万家、千百惠等商家做大做强;鼓励限额以上企业加快发展,扶持限额以下企业转型提升,提高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全年培育限额以上商品流通企业8户以上、重点服务企业3户以上,确保实现三产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0%。
    (三)坚持生态立县,打造美丽宜居环境。一是统筹城乡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白河、美丽白河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快完善绣屏山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城乡环境、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等综合整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县城副中心建设,完善两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优化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构建循环型的生态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创建构扒县级示范镇和凉水、大坪、枣树等10个市、县级示范村,以示范引领,推动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五化”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二是推进节能减排。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建立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项目库,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发展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公共机构和企业节能改造,大力推广绿色节能产品,确保节能降耗各项控制性指标顺利实现。以饮用水源、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100%、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三是加大汉江水质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集中整治和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快中厂、构扒、茅坪、西营、冷水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加大非煤矿山、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污染源的监控管理。切实强化植树造林,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确保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四)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新常态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精心组织和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逐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积极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用承接的权限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原则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压缩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行政服务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辟就业岗位,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加强对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二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避灾扶贫搬迁安置3000户10050人、棚户区改造1500套、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白河高中体育场、教师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县城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取水井二座、水厂一座、输配水管网及辅助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县医院住院楼、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统筹推进和解决人口问题,提升人口和计生服务能力。建成县城老年公寓,加强城镇养老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有效强化市场监管,稳定物价水平,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稳定、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各项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六)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以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循环产业、结构调整、总量突破、环境优化、民生改善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新格局和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做好24个前期课题研究,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准确把握县情和发展阶段特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镇建设、土地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同时,抢抓国家及省市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契机,科学谋划重大项目,有效强化汇报衔接,力争更多事关我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以干克难,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和开创白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