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实效,审计局、信访局、机关工委、粮食局联合部署,明确帮扶机制,因户施策,强化技能帮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实推进义和村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对子,明确帮扶机制。县级四部门派驻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把全村8个组划分为四大片区,四大部门分别包抓1个片区,落实了部门领导干部“一帮一,一帮多”的结对形式,形成了“村有帮扶单位,户有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格局,实现了全村205户贫困户都有结对帮扶干部。同时建立了《义和村脱贫攻坚帮扶跟踪卡》,由工作队员及帮扶人入户调查摸底,把建档立卡的扶贫户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并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属性、致贫原因、帮扶意愿,根据群众帮扶意愿,制定帮扶措施,主动开展送物资、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思路、送健康、送文化等形式多样的扶贫送温暖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上学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困难、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同时把帮扶贫困户脱贫进度载入跟踪卡,翔实反映贫困户每户脱贫进展情况,做到“一户一本扶贫台账,一家一个扶贫计划”。
找路子,拓宽扶贫渠道。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把自身的优势、特点,与脱贫扶持政策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走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宜产业则产业、宜养殖则养殖,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金量释放出来。在继续发展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2016年已经完成养羊200只,养鸡2500只,养猪500头,鱼苗3000余斤;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目前全村已创建油葵、水稻、柿子、莲菜等产业,种植面积达800多亩;依托义和村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发“南岔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户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
想法子,培养脱贫能力。一是加强技能培训。按照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的思路,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增加技能劳动收入。同时通过镇劳务输出、鼓励扶持自主创业、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季节性劳务输出等措施增加贫困户劳动力收入。二是发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解决贫困户人员就地务工,增加收入。三是制定奖补办法促脱贫。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发展产业、产业带动、劳务输出等实现脱贫的,实行一次性补助1000—5000元。
出点子,创新扶贫机制。以扶贫主导产业为重点,创新工作举措,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依托白河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政策性银行达成的扶贫贷款发放项目,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扶贫贴息贷款。目前义和村已收到10户贷款申请,村级初步完成扶贫贷款评审工作,待审核通过后可发放扶贫贷款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