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亮点 “进”中有压力
时间:2016-10-28 08:48作者:来源:
文件名称 |
“稳”中有亮点 “进”中有压力 |
索引号 |
zfbmtjj/2016-0003 |
公开目录: |
|
公开责任部门 |
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
有效性 |
未知 |
公开日期: |
2016-10-28 08:48 |
今年以来,面对全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宏观形势,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且呈现出一些发展亮点,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及亮点
(一)从增速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半年回落1.2和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5.9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7.6%。与去年同期相比,三次产业增幅分别回落1.1、3.4和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4:60.8:26.8,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回落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6百分点。总体上看,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都在有序推进,说明全县调整符合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
(二)从产业看,三大产业两缓一稳
一是农业增速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8亿元,增长3%,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升0.3和0.2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3.3%,较上半年回升0.2个百分点。全县共出栏猪8.59万头,同比下降2.6%;出栏牛3066头,同比增长1.1%;出栏羊6.03万只,同比下降0.2%;出栏家禽44.37万只,同比下降0.5%。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8.56万亩,增长1.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1吨,增长0.3%;肉类总产量8915吨,下降8.3%;禽蛋产量2793吨,增长2.5%。
二是第二产业发展趋缓。前三季度,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4%,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从工业看,工业生产增长放缓。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97亿元,增长14.5%,分别低于上年同期和上半年9.3和0.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3.54亿元,增长15.2%,比去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分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30.4%;非公工业增长13.9%。分行业看,重点统计的14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0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个行业增速较高,分别增长150.8%、113.3%、94.9%、60%、45%和43.4%。从建筑业看,建筑行业增速持续回落。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7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3.2和0.7个百分点。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5.1%,虽比上半年提升0.5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喜忧参半。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6.8%,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发展在提速。全县铁路、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和3.6%。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2.7%,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半年加快4.6和1.3个百分点。金融支撑力度减弱。8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4.46亿元,同比增长17.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51亿元,同比增长2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5.4%,分别比上年同期、1-5月减缓9.9和3.4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保持相对活跃。前三季度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44.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60.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69.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9%,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半年加快4.1和0.2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贡献大。前三季度全县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20.1%,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43%,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半年提高1.2和5.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较大。营利性服务业下滑幅度大。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长乏力、盈利困难,营业收入下降24.6%,营业利润下降74.2%。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3%,比上年同期、上半年分别下降23.5和18.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增长9%,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半年下滑5.5和7.8个百分点。
(三)从投入看,投资继续发力。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1亿元,增长21.7%。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前三季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8.15亿元,增长22.6%。索越户外用品加工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项目跨江大桥主桥、左岸引桥、纵向混凝土围堰、上下游土石高围堰填筑等工程完工。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二期商住房、珠江置业商业广场、桥儿沟文化旅游古镇开发、庙山寨旅游开发等项目正在按期推进,年产4000吨食用油生产线项目即将竣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平稳,销售持续走高。前三季度,实施房地产项目9个,完成投资额1.96亿元,增长6.3%。商品房销售面积64643平方米,增长60.4%,增幅自一季度来持续走高。
(四)从消费看,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5亿元,同比增长13.8%。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在提速。前三季度,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8%,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长13.7%,比上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五金电料类增长80.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6%,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200%,家用电器类增长29.3%,与住房消费有关的建材类、家具类商品分别增长40.5%和12.3%。
(五)从收入看,财税收入下降幅度大。受“营改增”政策影响,全县财税收入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5%,降幅比1-8月扩大6.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0.34亿元,下降17.9%,非税收入0.54亿元,下降10.6%。
(六)从结构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看: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比为12.4:60.8:26.8,三产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从投资看:第三产业投资25.22亿元,增长15.7%,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2.9%。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保持着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态势,完成20.18亿元,同比增长48.8%,高出同期投资增速27.1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比重达50.3%。从非公有制经济看:前三季度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35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54.75%,比上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稳占半壁江山,成为支撑着全县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9.04:72.14:18.82调整为8.92:72.05:19.03,第三产业比重提升0.2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全县经济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平稳发展势头,但是经济运行中有几方面问题应引起重点关注:
(一)从发展走势看,经济增长有放缓的压力。从工业看:自二季度以来,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速度出现下滑,9月当月增长4.9%,比上月减缓7.4个百分点,比6月份减缓12.9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主要行业发展呈放缓趋势,前三季度餐饮业营业额、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从业人员、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合计增速比上半年分别下滑5、3.4、12.6、2.4、3.1、18.9、1.9个百分点。从需求看:投资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减缓1.6个百分点。从财税看:前三季度税收收入下降17.9%,与1-5月份30%以上的增速相比下滑较为明显;财政收入增速自7月份以来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3.5%,经济增长面临持续放缓的压力较大。
(二)从发展动力看,新的增长点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投资看,投资快速增长动力不足。目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108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联网直报项目38个。108个在建项目已有52个全部完工,占项目总数的48.1%,而且还有相当部分的项目虽然未竣工,但投资空间所剩无几。也就是说,这些项目虽然还在项目库中,但到年末也不可能发生实际投资额,仅仅是个项目数量而已。还有部分投资项目属跨年度工程,扣除跨年度工程和后备项目不确定因素,目前在库项目投资余额难以支撑后续增长,显现后劲不足。从消费方面看,新的消费热点培育不快。受政策影响,中高档住餐业、娱乐休闲业面临转型发展阵痛,经营现状不太乐观,传统消费转型升级慢,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从新增企业看,“四上”企业培育不足。今年以来,县上多次召开部门联席会,搜集新增“四上”企业线索,但新增“四上”企业申报工作仍然不容乐观。截止9月底全县仅新增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规上服务业、商贸企业户数仍未零突破,这直接影响全县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从产业看,二产整体下行,三产有待激活,一产增长空间有限。
一是二产整体下行。受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销售放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减速比较明显,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全县工业经济虽然在总量上保持了持续增长,但增速却呈现逐年放缓态势,主要原因是老企业挖潜改造不足,新企业拉动力不明显。如白龙水泥、永宏化工两家支柱企业元至9月份累计产值均为负增长,神达汽车、方宇药业9月当月产值分别下降18.5%、52.4%,对整个规上工业企业的支撑力明显下滑;发展势头较好的新企业如明炬公司、沁园食品、索越公司虽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值增长明显,但企业规模偏小,对整个规上工业经济的拉动不足。加上全县项目储备不足、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等客观因素,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不快,建筑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很有限,造成二产整体下行之势难以扭转。
二是三产有待激活。历年白河县三产增加值比重都低于30%,三产总体水平较低。从量上看,服务品种较为单一;从质上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从形态上看,“小、散、零”问题比较突出,规模小、层次低,零散经营“各自为政”的企业占大多数;从行业发展看:以商贸流通、餐饮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档次低,服务能力不强;以信息、电商、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旅游业发展还任重道远,缺少综合旅游产品。第三产业增长支撑不足,缺少持续稳步增长的动力,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全面激活提升。
三是一产增长空间有限。受天气持续干旱影响,种植业趋缓,畜牧业发展趋稳。分季度看,第一产业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3.5%、3.2%、3.3%,增长速度变化不大。从历年来的一产增速数据分析,全年也很难有大的增长空间。
三、几点建议
(一)狠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稳工业。要全力抓好工业生产服务,认真落实部门包抓重点企业和“一企一策”制度,经常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指导,全面搞好协调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对产值效益负增长、预计年底达不到2000万标准、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排查,逐一分析数据增减原因,找准症结,及时帮扶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企业尽快回复满负荷生产,稳定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二是强三产。第三产业是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是稳增长最具潜力的产业,要以“白河县十三五规划”为引领,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加快发展金融、养老、保险、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强三产,还必须积极促进消费。要积极引导酒店、休闲娱乐场所创新开展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大众消费、创意消费。如日用品展销、美食夜市、特色文化用品展览等活动,在平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打折促销的力度,借助各种节日掀起全县居民积极购物、品美食、赏美景的消费热潮,力促全县消费稳步增长。三是优一产。扎实抓好秋冬作物的种植和田间管理力度,做好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防止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动物防疫监测,提高养殖业发展水平。
(二)协调推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要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对在建的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紧盯不放,理清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破解难题,争取尽早形成更多有效投资。二是对全县范围内的投资项目进行挖掘筛选,对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及时提供新开工项目入库资料,确保项目及时入库,做到应统尽统。
(三)积极培育本地建筑业企业。白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来提供支撑。而白河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数量不多,目前仅有5家,规模不大。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仅增5.1%,增加值增长8.4%,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现对于全县不断走高的投资增速(增长21.7%),尤其是大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筑承接单位大多数来自外省、外市,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因此,建议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培育本土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推动建筑企业改制重组,使之成为未来白河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
(四)强化申报入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今年以来,全县现有入统的“四上”企业中,关停、退出和数据报0的企业明显多于往年,直接拉低了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从目前全县“四上”企业申报入统完成情况看,完成情况还不太理想。四季度是“四上”企业入库的集中时期,各相关部门应相互联动,支持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让达标企业积极申报入库。做到“应入尽入”,把新增的“四上”企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拉动全县经济的有效回升。
(五)切实搞好经济运行监测。要做好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对白河经济的影响,重点做好工业经济运行、两项收入调查、重点项目建设、三产服务业发展等监测预警工作,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早分析、早预警,以便各行各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防止经济出现波动和下滑,为全县经济运行及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