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上镇:一村一产业,点燃脱新贫希望

时间:2016-11-04 08:21作者:刘诗英来源:仓上镇
    稳定的产业是群众脱贫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仓上镇在狠抓群众的现金收入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建设。
    一是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一村一社一产业”的要求,在产业项目选择上,跟着市场走,跟着群众走。槐坪村的雷德根和他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儿子一起创办以香椿种植加工为一体的春蕾公司,大量种植香椿树,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就把香椿作为槐坪村一村一业。石关村周晋波经营猪仔生意时间长,市场信息丰富,但小猪货源一直在外地。为有稳定货源,他成立了能繁母猪合作社,社员喂养的母猪下仔后由合作社统一外销。加之群众有养殖传统,因此灯塔、石关两村群众选定的主业是能繁母猪养殖。
    二是奖补政策重点突出。制定产业资金奖补方案坚持两个有利于:有利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和有利于一村一业的形成。仓上镇制定出台了既考虑突出一村一业的培育,又对传统增收模式不放松的资金奖补办法。石关村产业奖补办法明确,养殖能繁母猪的农户最高可得到4000元的奖补外,同时还可享受发展其他产业最高2000元的补助。
    三是政策宣传不留死角。制定政策之初,仓上镇反复召开镇村脱贫攻坚座谈会议,给贫困群众讲,给村组干部说,把知情权、决策权交给群众,发动群众广泛讨论,形成共识。奖励政策出台后,迅速印制成彩页,一户一张发放张贴在群众家里,广泛宣传。干部进村入户逐项讲解,让群众真正明白。做到政策全覆盖。
    四是产业落实真抓实干。为防止个别贫困户“不想真干事,只想拿补贴”钻政策空子,仓上镇按照“贫困户申报、村支书核实、村主任检查、攻坚队长把关”的兑现流程,要求农户在初期把产业项目和规模申报到村工作队,到中期由工作队检查完成情况,最后到年底由贫困户申请,工作队组织验收公示后兑现补助资金。强化脱贫攻坚工作队各个成员的工作职责,有效杜绝“假脱贫”和“数字脱贫”,点燃贫困户脱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