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件深情的事

--白河县委办公室包联新营村扶贫工作纪实

时间:2017-10-16 19:43作者:何军来源:县委办

初秋,雨送清凉。田地里,绿油油的甜杆长势正好,穗子饱满挺拔,透出微红。“今年又能酿200多斤好酒哩!”叶秀艮扛起锄头,满心欢喜地走回家。

65岁的叶秀艮,是白河县新营村二组人,年近古稀的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这辈子的三个梦想统统实现了:危房修缮一新,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戴了大半辈子的穷帽子终于摘了。

白河县委办四年帮扶、一往情深,让扶贫成为一件深情的事,帮助了更多的叶秀艮们走出贫穷,享受了扶贫带来的实惠。

山里的“颜值担当”

新营村位于中厂镇后高山,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属全县率先启动的精准扶贫村之一。

“搬新家、拆旧房,安全舒适又敞亮;修路架桥扶贫忙,基础设施变了样”,这段话是新营村的真实写照。

家住二组的高方福总是愁容满面,一间土房、裂痕满墙,每逢下雨总是牵动着诸多人的心。在包联部门的帮扶下,雨季之前,及时入住了闻家湾安置点新房,日子过得自在,脸上多了笑容。

道路的变化,靠山沟的王发林最有发言权。王发林唯一的女儿嫁至邻村马安村,老人独居。说是邻村,未通环镇路以前,见女儿须绕道中厂集镇,来回半天时间就没了,平时有个三病两痛,只能靠邻里照顾。

2016年,在县委办的大力争取与支持下,修通并硬化了新营-马安环镇路。这一来,王发林与独女之间路程近了、走动勤了、关系亲了,闲时索性就住在女儿家了。

“几年来,村完成了顺水街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环镇路附属设施项目建设,新修公路4公里,硬化9.5公里,新建LED显示屏1处、通车桥2座,安装路灯30盏,连户路院坝硬化2800平米。最近,又启动了61户环境综合整治”,村主任金安平由衷感慨道:“有这样一个说了办、定了干的帮扶部门,让我们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乡村的颜值担当。”

村里出了“大美人”

“村里出了大美人”,陈锦兵在新营村脱贫攻坚群里发送一条消息。

“我抱得美人归”,阮世录调侃道。安静的群又开始热闹起来,都好奇“大美人”是怎样“相中”新营村这个穷山沟。

“新营村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难成规模,要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根本之策在于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县委办为新营村量身定制的帮扶举措,在全村上下达成共识。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要求,探索推行“4+4+4”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村上成立茶叶、甜杆、土蜂、山林经济等4个合作社,形成以“春茶叶、夏油葵、秋甜杆、冬木瓜”四季主导产业与“猕猴桃、中药材、土蜂蜜、黄洋芋”四类辅助性产业相结合的产业格局,鼓励农户发展产业,依靠产业走上致富之路。

“好的产品必须有自己的品牌特色”,经过与镇村的反复协商、充分酝酿、征求意见,新营村的油葵系类产品被注册命名为 “葵美人”(“中福”品牌),由众志农民专业山林经济合作社牵头,按照年初协议价收购油葵。

黄绪友,四十余岁,勤劳务实,钟情于养殖土蜜蜂。年初成立了万家蜜土峰养殖农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0余户、养蜂400余箱,生产的土蜂蜜特色产品被注册命名为“蜂美人”。

除此之外,在帮扶部门及镇村努力下,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将陆续形成甜杆酒的“醉美人”、高山茶的“茶美人”。

夏末,初次种植的油葵迎已迎来了丰收季。“今年试着种了2亩油葵,能收600余斤,能卖3000元”,赵寿礼脸上洋溢着难以遮掩的幸福感。新营村种植油葵65亩,带动贫困户20余家,更多的赵寿礼们走向脱贫梯队。

干群结亲结缘

“帮扶干部隔三差五打电话关心我们身体,每个月都来陪我们老两口说家常,我儿子都没这么贴心过。”叶嗣银感慨道。

干部帮扶最重要的就是真心办事、真情付出,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县委办就干部帮扶制定了“五个一”帮扶工作法,即:每名帮扶干部要与帮联户结为一对好朋友、帮助帮联户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根据贫困户脱贫措施制定一组确保脱贫的帮扶措施、每月入户开展帮扶工作一次以上、每季度向办公室报送一条以上脱贫帮扶工作信息。

年初,周继华被查出肺癌晚期,又返贫了。本就已经结下深厚友谊的帮扶干部,又重新为了他的事东奔西走。了解就医优惠政策、报销比例,及时关注病情、关心生活,主动联系社会各界参与救援,引导户上树立信心等等。

“虽然病一时不能痊愈,但我的心情已经很好了,多亏了帮扶小姑娘的鼓励”,周继华一脸轻松,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我的帮扶干部为我送来彩色电视机”、“我的帮扶干部陪我过生日,还特意买了个蛋糕”、“我的帮扶干部为我儿子提供就业岗位”、“我的帮扶干部顶着烈日为我耙了半天草”……

今年以来,县委办积极组织开展足疗、茶叶、养蜂等培训近10次,为贫困户送去鸡苗700余只,联系医院开展健康义诊5次,每月干部入户达2次以上。

“帮扶干部和我成了好朋友”,贫困户姜艮贵话语间透出一股自豪感,这既是他的一份荣耀,也是帮扶干部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