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住建局(危改办)科学谋化危房改造工作,压实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全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进度,为贫困群众有安全住房、如期实现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健全责任体系,压实担子抓推进。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负总责、局班子成员包镇具体负责,镇级班子成员、危改工作成员包村,驻村工作队员包户的三级包抓责任制。二是严格项目管理,实施危改项目管理制、责任追究制。各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具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县危改办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全程协助各镇做好等级认定、方案制定、实施改造、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三是倒排工程日期,先后召开危改春训会、业务培训会等多轮会议就危改工作作专题部署。要求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去年危改户整改提升工作,6月底前完成全县危房改造存量任务。
二、创新比对机制,信息精准除顽疾。县危改办创新开展“三核准三联审一比对”工作法,即:有危改意愿的贫困户由镇政府、县搬迁办、县危改办三方分别进行信息核准,核准后的信息由危改办组织搬迁办、镇政府三方联合审查后录入危改系统,报请县脱贫办组织大数据比对。按照“锁定符合条件对象、筛除不符合条件对象和补录漏评对象危房”的程序,逐户进行现场查勘,对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补录和信息更新,为县财政筹集补助资金,靶向定位推进实施精准危改脱贫提供了决策依据,杜绝出现贫困危房户重复享受易地搬迁、危改政策情况。2017年扶贫数据动态清洗以来,县危改办按照“三核准三联审一比对”工作机制,每月动态开展信息比对,共修正错误信息200余条、动态调整危房改造对象60余户。
三、科学出台标准,对症开方暖民心。一是具体化标准,结合我县农村土木结构危房较多的实际,从地基坚实、墙体牢靠、结构稳定、屋顶安全、配套齐备、其它等6个方面制定简单易操作的危房改造具体标准,让改造对象、改造工匠一看就懂。二是科学化定价,出台《白河县危房改造项目综合单价导引》、D级重建依面积定补助,把瓦屋面、领子、椽子等改造项目统一定价、据实核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改造上,防止随意制定改造价格问题发生。三是统一化图纸,结合D级重建面积最大限标准,按改造户人口数及建设面积统一设计出1人户30㎡、2人户45㎡、3人户60㎡、4人及以上户72㎡、90㎡的《白河县危房改造指导性施工图》,从房屋荷载要求、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材料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并提供工程基本做法,从源头上杜绝面积超标、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四、靶向菜单改造,安居圆梦助脱贫。一是主导危改过程,抽调系统干部44人成立6个危改工作组,分别负责指导11个镇危房改造。对全县的改造对象逐户开展政策宣讲、发放明白卡、评定房屋危险等级、确定改造方式、制定改造方案、确定改造价格、质量安全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全面掌握全县2046户改造户情况,将危改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二是靶向菜单改造,由危改工作组技术人员逐户诊断危房地基、墙体、结构、屋顶存在的“症结”,留齐影像资料,根据改造内容、单位、单价、质量要求,对症下药制定《户改造方案》,让改造者实现菜单式改造,彻底解决改造无处下手、主体安全未解决难题。三是严把改造质量,改造启动后,每户至少进行3次以上质量安全检查,切实做到选址安全监管到位、日常巡查监管到位、竣工验收监管到位,对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册,定时回访、限期整改。
五、激发内生动力,整治环境促振兴。一是改善人居环境,以房屋改造和周边环境改善为突破口,从村民身边环境卫生入手,把实施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新民风建设及培养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增强“造血”功能,在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通过积极投工投劳投物和互助等方式降低改造成本。同时,鼓励支持群众学习相关建筑技术,掌握相关技能,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让每户贫困户都能享受到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发展红利。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危房改造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变危改户的生活习惯,各村设置了环境卫生光荣榜和曝光台,以激发调动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竞争意识,从而提振精气神,催生内生动力,让他们生活得更有质量,住得舒适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对象982户已全部启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