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辖10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和4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5万,辖区内有食品监管对象1000余户、食品从业人员1500余人,占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的半数以上,监管范围广,对象复杂,是该镇食品安全工作的特点,也是难点,更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镇立足镇情,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2017年被市食安委授予“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食品安全示范镇”称号,三个社区被评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桥儿沟街区被评为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组织机制,全力支持食安创建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将食安创建工作列入镇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统一部署创建工作。二是严格目标考核。制定了《城关镇创建食品安全镇工作任务分解表》,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食品安全考核权重比由2%提高至4%。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镇食安所实行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终奖惩监督检查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与村(社区)年终考核、干部绩效工资挂钩,从而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了村(社区)干部的作用,真正做到监管无缝隙无真空地带,使网格化监管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与培训,有效推进食安创建
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切入点,坚持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广覆盖、全方位、立体化的宣教格局。一是科普常识广覆盖。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大讲堂”、“安全常识进万家”、“送安全知识下乡”等系列宣传活动,解答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充分利用政府公众号、白河同城、白河网等现代媒介在重大节日、传统佳节发布季节性食品安全注意事项2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手册5500余份,让食品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二是业务培训全方位。采取“集中培训+送安全知识上门”的方式,对经营户就《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相关申办许可、管理要求、操作流程、布局规划、设施制度建设等进行全方位培训。先后组织业主集中培训2期共计300余人、管理员培训90人次、送安全知识上门150余次,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三是氛围宣传立体化。构建以报纸、网络公众号、LED屏为载体的“空间三条线”和以群众广场、建筑围挡、居民集中区、农贸市场和经营店面为阵地的“地面五覆盖”宣教新模式,实现“空间地面”立体发声。累计在报纸、网络公众号报道13次,LED屏滚动宣传200条,发送手机短信3000余条,悬挂横幅48条,制作墙报32期,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三、严格执法检查,夯实食安创建基础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检查,通过实施巡查、回访、监督检查等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巡查手册,根据不同类别的监管对象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和巡查次数,做到所有监管对象巡查有记录,不留监管空白。二是定期对辖区20余家学校食堂、儿童托管机构、敬老院、34家医疗机构及药品药械经营单位、大型超市、批发企业、餐饮服务单位、“三小”行业进行检查。三是全面开展“四小四农”专项整治、风险大排查、“飓风”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加大抽检快检频次,今年以来,累计快检80次80品种。五是集中开展专项整治11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300余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4份,提供立案案源7起,有效遏制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四、强化协作联动,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一是配备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30名,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对全镇监管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一户一档档案资料1000余份,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了一线监管作用。二是定期对农村集体餐饮进行备案登记,将食品安全协管员纳入到村(社区)“红百理事会”成员当中,依托“红百理事会”加强对农村集体餐饮的监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2018年以来累计备案登记集体餐饮51次。三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有效防止事态扩大。四是每半年对平安经营示范单位、优秀协管员进行评选表彰,形成了争先创优、勇敢超越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