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高奏率先突破发展的时代强音

作者:王武臣 赵攀强 邱令平 发布时间:2007-01-22 16:03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为核心内容的“三创”精神,是旬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长期积累和形成的主导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旬阳县委、县政府提出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目标的精神文化主题。“三创”精神传承过去,开创未来,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激励着他们去描绘旬阳大地上波澜壮阔的率先突破发展蓝图。
——题记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旬阳大地捷报频传,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6亿元,较上年增长36.5%;财政总收入达到4.39亿元,较上年增长22%。元月8日,旬阳科达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电解锌技改项目正式投产,五联构元矿业日处理500吨技改项目试产,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5万吨锌焙沙10万吨硫酸2万吨氯化钡项目及旬阳蜀河中学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开局,昭示着旬阳已经步入率先突破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旬阳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的实践成果。

艰苦创业铺富路

隆冬时节,我们来到赵湾镇桦树梁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盘山而上的通村水泥公路和遍布山坡的一户户崭新楼房,现年46岁的村民黄开芬说:“这些年村党支部号召我们栽种烤烟,我家平均每年种植烤烟10亩以上,收入18000元左右,多时收入3万元,除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花费十几万元外,还新盖一座三间两层楼房。”村党支部书记程良军说:“象黄开芬这样的烤烟大户,全村共有67户,村民手头有了钱,道路就修到了家门口,一户户就盖起了楼房,一个个孩子才能走出山门上大学。”桦树梁村是一个自然条件极差的高寒山村,多年来,村党支部书记程良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发展烟草主导产业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连年种植烤烟1000亩以上,产值超过12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收入1500多元,提供财税收入24万元,同时修通村组公路17公里,完成农电改造8杆公里,引水3千米,修氺窖150口,建村级校舍290平方米,电视覆盖率达到98%,程良军因此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据赵湾镇党委书记曾炜介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村大户”战略,着力培育烟草主导产业,全镇共培养出黄开芬这样的烟草大户350余户,桦树梁村这样的烟草大村6个。多年来,全镇年均种植烤烟1.2万亩,年均收购量280万斤,年均产值1100多万元,年均提供税收220多万元,年均烟草人均收入790元,成为“陕西省烟草第一大镇”。
“强村大户”战略是旬阳县农村工作的一大“法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抓手,也是落实“三创”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培养农村产业大户、大村和大乡大镇,从而带动全县农村主导产业大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强村大户”优惠政策,实行农业项目集中、资金捆绑使用。县上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用于大户贷款贴息,并对强村大户实行重奖。实施“千人百村万户科技服务工程”,全县抽调千名技术干部进驻100个强村和1万户产业大户,对应强村大户类型,开展个性化服务。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科级领导干部率先抓点示范。吕河镇冬青村是县委书记马赟的联系点,他先后10次深入该村调查研究,并结合村情把大力发展狮头柑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到目前,全村狮头柑园总体规模达1160亩,2006年狮头柑产量达15万斤,为农民增加收入100万元,人均果业收入1000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50%,成为全县果业大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养农村主导产业大户8123户;发展千亩以上的烟草专业村20个,千头养猪大村43个,千亩特色林业示范村22个,千亩标准桑园年发种500张以上的蚕桑大村31个;涌现出22个烟草基地乡镇,14个蚕桑基地乡镇。正是依靠这些大户、大村和大乡大镇的支撑带动和示范引导,才取得全县年发展烟草10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10万亩,林果面积发展到10万亩,黄姜留存面积10万亩,年出售商品畜10万头的良好成绩,才形成全县烤烟、蚕桑、畜牧、黄姜、林果五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大发展格局。2006年,全县农村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旬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主抓农村主导产业,实施率先突破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村面貌的根本改观。近5年来,全县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亿元,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000多公里。去年,该县又在28个乡镇的54个村实施了通村水泥路建设,新修通村水泥路240公里,惠及17.1万人。

开拓创新谋发展

甘溪恒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黄姜加工企业,共产党员、公司经理杨官运,在黄姜市场价格低迷,企业陷入困境,以及黄姜加工企业污染等问题面前,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研究开发出黄姜淀粉提取、污水处理等三项新工艺,实现了黄姜综合利用。杨官运在谈到企业科研开发的艰辛历程时说:“我们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多亏了包抓企业领导邓帮才”。
邓帮才是旬阳县计划局局长,县委、县政府确定由计划局及邓帮才包抓甘溪恒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邓帮才多次带领公司经理跑市进省争取各方支持资金100多万元,携带黄姜奔波四川、河南、安徽等地考察,蹲在公司经过40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将黄姜淀粉提取、污水处理等3项工艺研究成功,顺利通过省科委、发改委、环保局验收,并获得国家专利。
县级领导挂联和县直部门包抓企业,这是旬阳县委、县政府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具体由36名县级领导挂联50个规模纳税企业和50个重点项目,并由73个县直部门包抓,该县称之为工业“双五”工程。与此同时,建立了县级领导挂联企业季报告制度,定期对县级领导挂联企业情况进行通报。全体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人纷纷深入厂矿企业和项目建设工地,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帮助企业挖潜提效,实施技改,开发新产品,促进了企业大发展。旬阳青铜沟汞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出汞锑分离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旬阳中科纳米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的活性纳米氧化锌产品,成为高科技尖端产品。旬阳县甘溪镇新农机械厂厂长刘远清坚持科研不辍,先后发明了营养团制钵器、微型面粉机、黄姜切片机、坡地升降耕作机等20余种新型农机具,获得8项国家专利认证,产品远销20余个省市。旬阳五联构元矿业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进行科技攻关,率先成功地把工业矿渣烧制成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砖。旬阳秀山龙特种水泥厂投资百万元科技攻关,成功攻克了铅锌尾矿渣生产优质水泥技术,每年将消化尾矿渣12万吨以上。旬阳科达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电解锌技改项目、五联构元矿业日处理500吨技改项目、宝鸡卷烟厂旬阳分厂生产技改项目、旬阳年产百万吨水泥生产项目、旬阳蜀河电站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充分展现了旬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拓创新,大办工业的气魄。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县级领导及部门领导共为企业解决问题150多件,当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其中列入“双五”工程的55个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0个重点工业项目有15个竣工、12个在建、18个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全县上下大办工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奋勇创先争一流

要实现县域经济的率先突破发展,首先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高瞻远瞩的眼光和理性超前的思维。旬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对如何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决策机制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为了正确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他们组成了12个课题组,形成《旬阳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并于2005年成功举办了“工业强县、旬阳论坛”,邀请中省市专家学者50多人汇聚旬阳,建言献策,共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县域工业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新路子。为了科学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他们在县直部门组成20个课题组,邀请国内相关权威专家指导,开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化问题研究,并于2006年与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联合举办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中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和县乡(镇)领导干部400多人参加论坛,不仅对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对全县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生态培训,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梁衡说:“人民日报社能与一个县联合举办论坛,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旬阳县委、县政府如此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令我非常感动。”
在旬阳县直各部门,奋勇创先争一流的热潮空前高涨。旬阳县信用联社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农村信用县“三级联创”活动,在坚持“信贷值周”、“一厅式”办理农户小额贷款的同时,广泛开办“背包”银行,信贷人员背帐据到田间地头,放款到农家小院,开展一流服务,成为全国支农先进单位。旬阳县地税局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税干队伍,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创出了一流业绩,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旬阳县文化馆坚持文化下乡,服务农民,创编了《汉江号子》等一大批地方文艺精品节目,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文化馆称号。在旬阳农村,党的十六大代表陈分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学习陈分新,争当好村官”活动,迅速在全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陈分新式的优秀共产党员。
翻开旬阳县不久前编印的《红旗颂》,该县各级各部门受国家和省部级表彰达99项之多,县委书记马赟在该书的序言中写到:“旬阳人民素有团结拼搏、善谋实干、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中,更造就了旬阳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勤劳勇敢的旬阳人民在这片热土上战天斗地、续写辉煌,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服务先进县、农民群众教育活动先进县、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成为国际优质烟叶基地县、国家级薯蓣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
从旬阳县委做出的《关于树立和弘扬“三创”精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决定》、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的通知》和县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开展弘扬“三创”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等三个文件中,我们深深感觉到:“三创”精神不仅书写了旬阳的历史,而且将开创旬阳明天的辉煌。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