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太极城上的和谐音符

作者:赵攀强|陈和义 发布时间:2007-06-06 08:4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走进旬阳,不论是太极山城,汉江沿线,还是旬河两岸,到处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的景象,这是该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全面开展“平安旬阳”创建的结果。
  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夯实创建各项措施,这是旬阳平安创建工作的主要抓手。他们建立了县处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乡包村挂企抓平安创建工作责任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安旬阳”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5个平安创建工作督导组。全县35名县处级领导和74个县级单位部门分别联系28个乡镇、包抓88个村、挂联50个规模以上企业,负责平安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乡镇部门工作职责和辖区治安状况等特点,分类制定了平安创建工作《责任书》,从党政领导机关到农村治安中心户长,层层签订,从而把创建责任细化到乡镇,具体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建立了平安创建工作述职制度。各乡镇主要领导就平安创建工作定期向县委、县政府述职,县直部门向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述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和综治委领导小组成员现场听取述职,进行测评打分,会后将得分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反馈给述职人,先后向得分倒数三位的3个乡镇和3个县直部门发出《平安创建限期整改通知书》。建立了严格考核考评制度。定期组织监察局、组织部、司法局、公安局等单位组成考核检查组,深入乡镇部门检查平安创建工作,进行百分制考核打分,其结果计入组织档案,作为乡镇部门领导提拔使用、晋职晋级、评先授奖的重要依据。撤消了3个“安全村”和1个“安全校园”的荣誉称号,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主动参与的平安创建工作格局。
  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努力实现“一控两降”目标,这是旬阳平安创建工作的关键措施。面对全县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亿元、重点项目超过20个,各类矛盾隐患十分突出的现状,按照“抓小、抓早、抓苗头”的工作原则,坚持在重大决策实施前、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前、重大活动开展前,组织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开展调研,摸排情况,收集信息,制定对策,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从而建立起了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一年来,成功化解了39件在西康高速公路,襄渝、西康铁路复线,蜀河、旬阳电站,县城商贸一条街拆迁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对那些久拖不决、长期累访、多次赴省进京越级上访的案件,通过建立完善调处工作机制,采取“定案件、定单位、定包案领导、定承办人员、定结案时限”的“五定”调处工作措施,采取“现场调解听证会”、“领导接待答复会”、“部门联合接访会”等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成功化解了13件赴省进京累访缠访案件。对于复转退伍军人、城镇下岗职工、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通过建立了救助保障工作机制,组织干部主动摸清情况、上门走访,做好思想疏导化解工作,妥善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针对全县306名赴朝参战退伍军人和461名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复转退伍军人,他们采取了“五个凡是”的有力举措(凡是到部门办理事项的,要热情接待,实行首问负责制;凡是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要求办理小额信贷的,要及早办理,不能办理的要有合理的解释;凡是要求办理税收减免的,税务部门要立即受理,符合政策的限期办理到位,不符合政策的耐心解释到位;凡是要求减免工商管理费的,工商部门要作为特殊问题对待,给予减免;凡是申请享受城乡低保的,放宽条件,给予特殊照顾),实现了把复转退伍军人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人员稳定在本县的防控目标,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退伍复转军人到市赴省进京上访案(事)件的发生。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突出信访问题处理实行责任调查追究制度,对同一起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出现2次以上的乡镇或县直部门提出警告,出现3次以上的在全县通报批评,3次以上且没有及时汇报说明原因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通过机制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各类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一控两降”目标。2006年,全县矛盾纠纷排查总数从2003年的2842件下降到812件,年均下降83%,信访案件从2003年的2529件下降到1832件,年均下降12%;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17.4%和23%,呈现“四下降”的良好工作局面,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创新组织建设机制,构建专群结合的防控体系,这是旬阳平安创建工作的基础工程。该县建立了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案件多发区域、行业和时段为重点,覆盖城乡各个角落的治安防控体系。首先建立了乡镇平安创建工作组织。在全县2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综治、司法、信访、调解“四位一体”的平安创建工作办公室,由乡镇副书记统一分管,并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一到两名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主动联系协调组建了“区域联防,平安共建”组织。率先发起倡议并积极组织毗邻的两省六县十三个乡镇成立了“平安建设联谊委员会”,互通信息,协作共建,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再次建立完善了城镇治安防控体系。全县28个乡镇、319个村(社区)共选配农村调委会和治保主任744名,推选出农村治安中心户长7314名,楼院长331名,进一步健全了各类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在城镇社区,组建了以公安机关离退休人员为主的“老战友业余巡逻队”,以在职警务人员和复转退伍军人为主的专业巡逻队,成立了公安机关统一招录、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的专职保安公司,为全县银行、医院、学校、企业等重点单位提供安保服务;在县城主要出入境口设立了三个固定执勤防控卡点,在主要路段、复杂场所和重点单位安装了40余套红外报警装置和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社会治安科技防范水平。从而建立了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并举,警管、群防、自治三位一体的城乡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有效防范了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仅今年一季度,就成功破获流窜犯罪案件13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创新基层平安建设机制,夯实创建工作基层基础,这是旬阳平安创建工作的细胞工程。全面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全县28个乡镇严格按照遵纪守法、扶正驱邪;美化环境、讲究卫生等6大类和30项具体细化标准,建立了农户自评申报、邻里互评互议、村里工作组审议、通过张榜公布征询意见、最终审核发文授牌的5道严格程序,积极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的“小平安”构建全县的“大平安”。2006年,全县28个乡镇、45个试点村、18450个家庭达到创建标准,分别被各乡镇党委授予了“平安和谐家庭”称号并授牌,从而推动了创建活动在全县迅速全面展开。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2004年,该县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截至目前,207个村达到了“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落到实处、民主管理有章可循、民主监督推进有力”的创建标准,分别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平安创建活动。全县建立了综治委成员单位分类包抓基层平安创建工作责任制,把“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校园”、“平安工地”、“平安小区”、“平安路段”等各类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任务分配给经贸、乡企、工商、教育、城建、交警、公路等综治委成员单位,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创建标准、提出责任要求、加强督促检查,推动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在全县迅速展开。目前,全县13个乡镇、162个村、56所中小学校、37个单位和企业,均达到平安创建标准,分别被市县两级命名授牌,从而把平安创建工作延伸到基层、渗透到千家万户、覆盖到各个角落,推动了“平安旬阳”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创新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这是旬阳平安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经费投入不足这一制约难题,该县积极探索,先后建立起财政投入机制、单位投入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全县按照人均0.2元的标准,每年足额预算综治工作专项经费8万元、治安巡逻经费8万元。先后拨付“平安旬阳”创建工作专项经费10余万元、普法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20余万元,投入技防设施建设经费150余万元。落实了乡镇综治司法工作人员岗位津贴;按照每人每年150元和100元的补助标准,共计投入资金81万余元,分别落实了农村调委会、治保会主任和农村治安中心户长的报酬待遇,充分调动了基层综治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动员全县10多家银行、医院、商场、超市、宾馆等受益的经济重点单位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了联网防盗自动报警系统。在全县积极开展“参与平安创建公益宣传、努力提高单位自身形象”宣传活动,全县94个党政部门、公司企业积极响应,出资10余万元,制作各类平安创建公益宣传广告牌153个,建成了平安创建公益宣传大道。与广告公司开展积极合作,采取我们出面协调办理有关审批手续、解决落实建设地点位置,广告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双方共同收益的办法,筹措工作经费20余万元。通过多种经费投入机制,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平安创建经费不足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