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事比天大”。温家宝总理这句谆谆告诫和嘱托,在旬阳县得到了真切的体现。近年来,旬阳县委、县政府把一件件关乎民生、反映民情的“小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县的大事实事来抓,使老百姓深深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弱势群体的幸福生活
冬日的旬阳大地,处处寒气逼人,而在赤岩镇敬老院里却让人感受到融融暖意。90岁高龄的朱志清是闵家河村二组的孤寡老人,自从搬进敬老院后,不仅衣食无忧,而且精神焕发、身体硬朗,整天乐呵呵。旬阳县已经建起了43个敬老院和集中安置点,已有1547名老人过着像朱志清一样的生活。
关注民生,该县从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开始:先后对五保户生活补助费实行社会化发放、全部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将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400元,使五保户集中供养达到35%,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五保户100%集中安置。
启动“农民安居工程”,变灾后救助为预防性救助,对居住在滑坡地段、河边低洼处、危房户、茅草房户的农民提前实施搬迁,按照每户4500元的补助标准,予以集中和分散安置。目前,首批505户2000多人的安居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740元,有2564户6284享受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00至500元,将所有精神病人全部纳入低保,使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人数超过4万人。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的优抚对象、特困群众给予合作医疗报销之外的医疗救助达到150万元。
该县先后筹资800多万元,解决了3950余名复退伍军人的定期定量补助、300余名伤残军人和特种病人的医疗费、600余名特困军人的“三难”问题,积极探索和进一步完善退役士兵安置,五年接收退役士兵736人,安置226人。
从就业、扶贫、康复入手,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仅2007年,帮助20户残疾人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对1502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置91名残疾人就业,改善2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资助40名残疾人入学,完成18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为9名下肢残疾人装配假肢,为14名聋儿优惠配发助听器,收治精神病患者335人次,组织肢体康复训练480人次,确保95%以上的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等,解决残疾人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搭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的平台。
让实惠相伴旬阳农民
棕溪镇姚沟村农民丁名科一场大病花去4.5万元,新型合作医疗先后为他报销1.5万元,帮助他解决了大问题。据了解,该县自2005年成为全省首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局精心组织,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惠民政策。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逐年增加,参合率从91.22%提高到96.1%。截至10月底,今年参合农民累计门诊治疗1237人次,门诊报销28646.40元;住院8829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671万元,大病报销1122万元,77名患者补偿达1万元。
474万元补助中小学生,2007年,该县有26975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占全县中小学生62163的43.4%;5522名贫困学生享受寄宿生活费补助;国家各级财政补助经费和贫困学生寄宿生活费补助达到474万元。
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兑付独生子女保健费8.4万元,120计生户享受扶贫补助103.9万元,为1390户计生贫困户落实了三结合帮扶资金,有1100户实现了当年脱贫,538户1179人享受低保,对34名升入大学而家庭贫困女孩实施了补助。
脱贫致富不是梦
现在,关口镇干沟村72岁的龚大妈整天很高兴,他家三个儿子共12口人都从高山上搬到河边,享受到国家扶贫补助2.7万元,在河边建起了三幢新楼房,过上了好日子。龚大妈逢人就说:多亏党的好政策,帮我们从世世代代居住的穷山上搬下来。
旬阳积极探索“穷人下山、能人进镇”的异地移民路子。2006年以前,已经争取各级财政投资2095万元资金,先后帮助3770户15349人搬离穷窝。今年,该县又实施捆绑式扶贫,对25个特困村实施整体推进,县计划、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电力等涉农部门共落实捆绑项目资金达5746万元,平均每村投资近23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特困村建设步伐。
围绕农民增收,旬阳当年种植烤烟9.9万亩,实现产值6500多万元,烟农户均收入6270元;烟草部门在生产环节扶持150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过2000万元。新建桑园1.7万亩,新建蚕室5000间,养蚕60557张,农民收入2474万元;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2.5万头和223万只;特色林业和商品蔬菜基地快速发展,农业综合效益快速提升。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400元。
按照“县乡共建,群众打底子,交通铺面子”的原则,在去年完成61条246.8公里村道硬化的基础上,今年又铺设111条61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道路状况。29个新农村示范点新修公路61.7公里,建人畜引水管道131公里,惠及3131户12664人,修水窖1420口,修农农田167亩,建沼气2700口,累计达到8615口。
为了解决1331户农民没有通电问题,旬阳供电分局争取国债和国家电网投入项目资金1062万元,精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使农民告别了“靠油照明”的历史。抢抓国家政策扶持机遇,加快人饮工程建设。截止11月底,已建成人饮工程28处,完成投资812.53万元,解决了18582人的饮水困难。
该县还把新村庄建设与旧村庄改造相结合,建设旬阳特色民居,2007年7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完成移民搬迁167户665人,完成生态移民98户、建房313间;29个新农村示范点新建房屋654户2706间,完成旧房改新700户2170间;改厕2113个,建沼气537口,节柴改灶3085口,可谓旧貌换新颜。
弱势群体的幸福生活
冬日的旬阳大地,处处寒气逼人,而在赤岩镇敬老院里却让人感受到融融暖意。90岁高龄的朱志清是闵家河村二组的孤寡老人,自从搬进敬老院后,不仅衣食无忧,而且精神焕发、身体硬朗,整天乐呵呵。旬阳县已经建起了43个敬老院和集中安置点,已有1547名老人过着像朱志清一样的生活。
关注民生,该县从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开始:先后对五保户生活补助费实行社会化发放、全部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将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400元,使五保户集中供养达到35%,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五保户100%集中安置。
启动“农民安居工程”,变灾后救助为预防性救助,对居住在滑坡地段、河边低洼处、危房户、茅草房户的农民提前实施搬迁,按照每户4500元的补助标准,予以集中和分散安置。目前,首批505户2000多人的安居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740元,有2564户6284享受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00至500元,将所有精神病人全部纳入低保,使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人数超过4万人。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的优抚对象、特困群众给予合作医疗报销之外的医疗救助达到150万元。
该县先后筹资800多万元,解决了3950余名复退伍军人的定期定量补助、300余名伤残军人和特种病人的医疗费、600余名特困军人的“三难”问题,积极探索和进一步完善退役士兵安置,五年接收退役士兵736人,安置226人。
从就业、扶贫、康复入手,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仅2007年,帮助20户残疾人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对1502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置91名残疾人就业,改善2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资助40名残疾人入学,完成18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为9名下肢残疾人装配假肢,为14名聋儿优惠配发助听器,收治精神病患者335人次,组织肢体康复训练480人次,确保95%以上的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等,解决残疾人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搭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的平台。
让实惠相伴旬阳农民
棕溪镇姚沟村农民丁名科一场大病花去4.5万元,新型合作医疗先后为他报销1.5万元,帮助他解决了大问题。据了解,该县自2005年成为全省首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局精心组织,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惠民政策。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逐年增加,参合率从91.22%提高到96.1%。截至10月底,今年参合农民累计门诊治疗1237人次,门诊报销28646.40元;住院8829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671万元,大病报销1122万元,77名患者补偿达1万元。
474万元补助中小学生,2007年,该县有26975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占全县中小学生62163的43.4%;5522名贫困学生享受寄宿生活费补助;国家各级财政补助经费和贫困学生寄宿生活费补助达到474万元。
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兑付独生子女保健费8.4万元,120计生户享受扶贫补助103.9万元,为1390户计生贫困户落实了三结合帮扶资金,有1100户实现了当年脱贫,538户1179人享受低保,对34名升入大学而家庭贫困女孩实施了补助。
脱贫致富不是梦
现在,关口镇干沟村72岁的龚大妈整天很高兴,他家三个儿子共12口人都从高山上搬到河边,享受到国家扶贫补助2.7万元,在河边建起了三幢新楼房,过上了好日子。龚大妈逢人就说:多亏党的好政策,帮我们从世世代代居住的穷山上搬下来。
旬阳积极探索“穷人下山、能人进镇”的异地移民路子。2006年以前,已经争取各级财政投资2095万元资金,先后帮助3770户15349人搬离穷窝。今年,该县又实施捆绑式扶贫,对25个特困村实施整体推进,县计划、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电力等涉农部门共落实捆绑项目资金达5746万元,平均每村投资近23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特困村建设步伐。
围绕农民增收,旬阳当年种植烤烟9.9万亩,实现产值6500多万元,烟农户均收入6270元;烟草部门在生产环节扶持150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过2000万元。新建桑园1.7万亩,新建蚕室5000间,养蚕60557张,农民收入2474万元;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2.5万头和223万只;特色林业和商品蔬菜基地快速发展,农业综合效益快速提升。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400元。
按照“县乡共建,群众打底子,交通铺面子”的原则,在去年完成61条246.8公里村道硬化的基础上,今年又铺设111条61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道路状况。29个新农村示范点新修公路61.7公里,建人畜引水管道131公里,惠及3131户12664人,修水窖1420口,修农农田167亩,建沼气2700口,累计达到8615口。
为了解决1331户农民没有通电问题,旬阳供电分局争取国债和国家电网投入项目资金1062万元,精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使农民告别了“靠油照明”的历史。抢抓国家政策扶持机遇,加快人饮工程建设。截止11月底,已建成人饮工程28处,完成投资812.53万元,解决了18582人的饮水困难。
该县还把新村庄建设与旧村庄改造相结合,建设旬阳特色民居,2007年7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完成移民搬迁167户665人,完成生态移民98户、建房313间;29个新农村示范点新建房屋654户2706间,完成旧房改新700户2170间;改厕2113个,建沼气537口,节柴改灶3085口,可谓旧貌换新颜。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德国米苏尔基金为文雅村人饮解困[ 12-21 ]
- 下一篇:市政协副主席高怀德来旬视察工作[ 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