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讲话解读:着力培育河源生态文化

作者:马赟 发布时间:2008-01-08 09:2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推动现代河源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人的根本转变,即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关键要依靠文化的转型。培育和弘扬河源文化,就是要用以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塑造人,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适应工业化发展的新一代河源人民,推动河源文明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培育全县人民的自觉追求。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睦的思想文化氛围。



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培养和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情感,树立关爱自然、关爱动植物、关爱社会、关爱人自身的人文情怀。



构建河源人民的精神家园。就是要用科学理性精神与优秀的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现代文化培养河源新人。科学理性精神,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民主法制、自觉自由、以人为本、竞争合作、开放创新、效率公平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精神文化,充满活力和生命张力。中国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是在农业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厚德载物、明理诚信、仁义忠孝、团结友爱、沉着稳健、自强不息为基本特征的精神文化,饱含友善情感和人文关怀。要推进科学理性精神与传统人文精神的整合,形成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河源文化,使之成为引领河源人民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主流文化。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精神,增强全县人民的精神凝聚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养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的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从物的现代化向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化转变。



推进文化普及与提高。围绕创旬阳特色、建文化大县、兴汉水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人民性、时代性、地域性,加强文艺创作,实施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绘画、摄影、音乐、雕塑等文学艺术多元发展,着力打造反映人民生产生活、体现河源地域特色、弘扬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切实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深入开展以太极城文化为重点的各类专题文化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旬阳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人文古迹保护名录,制定开发保护规划。深入持久地推动文化进乡村工作,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组建县乡文艺演出队,成立村民自乐班,健全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民歌民舞民曲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塑造动感人民,塑造动感乡村。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