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讲话解读:积极构建河源生态环境

作者:马赟 发布时间:2008-01-08 09:2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是现代河源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汉江水源区保护为核心,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改善生态,优化环境,实现旬阳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实施水资源保护、国土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地形地貌保护工程。严格贯彻流域保护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合理开发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开展城镇生活、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制度,切实加强“一江三河”(汉江、旬河、蜀河、神河)水质保护,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库区和河岸植被生态系统。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开发整理,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加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石漠化和荒漠化治理,实施旧城改造和村庄归并工程,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科学编制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实行总量控制、计划开采、集约利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建立环保型矿业。划定林业保护区,加强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特种用途林保护,加强对造林地块的管理,建立定量采伐制度,严防森林火灾,减少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大对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严禁非法猎杀、采集、食用、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和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加强空气环境保护,杜绝工业“三废”乱排、乱放。力争到“十一五”末使旬阳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所有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按浓度和总量要求全面稳定达标,河流地表水水质环境质量保持功能区标准,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各类功能区相应标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况。
着力推进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北部中山水源涵养生态保育区,突出加强天然林保护,对退化区域实施以封育为主的生态恢复措施,结合退耕还林和次生林改造,发展林特产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北部低山林特、经、采矿与水土保持生态区,着力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整增加林业用地,发展林特经济作物及原料药材种植生产,发展生态养殖,做好采矿区生态恢复。中部河谷川道城镇、工业、农业综合生态经济区,以保护汉江水资源为目标,突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江河两岸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南部低山林果、粮、采矿与水土保持生态区,积极开展以改造土壤、培肥地力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林果、中草药生产基地,搞好矿区开发和生态恢复工作。南部中山竹、林生态保育区,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及以竹、药为主的林特生产基地。通过全县五大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推进生态人居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县城、环境优美乡镇和绿色乡村,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着力拉大县城骨架,进一步修编完善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依托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县城核心区向白柳集镇延伸,依托“十天”高速和旬阳电站建设,推进县城向吕河延伸,加强路、电、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组团开发,力争到“十一五”末形成县城—白柳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格局,2020年形成白柳—县城—吕河一体化格局,县城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成为安康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围绕山水园林生态太极城建设目标,按照新城和老城的功能区分,积极推进老城、小河北以太极文化为内涵的古街区建设,大力推进新城商贸中心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和商贸市场,加强以契约自由、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化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使古色古香的老城与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城交相辉映,把县城建设成为人的生命与精神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着力扩大城镇规模,大力推进区域中心集镇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加强蜀河古镇保护,加快吕河、棕溪新镇建设,推动乡镇集镇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人居旺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节约用地、方便生产、配套设施、优化环境的原则,着力建设生态村庄。全力支持襄渝、西康铁路复线和“小康”、“十天”高速公路建设,完成高速路连接线建设,加快县乡和村组道路硬化提等,推进国、省道升级,建成境内宽畅安全的绿色大通道。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