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落户旬阳县的重点项目建设如雨后春笋,一茬接着一茬上。蜀河水电站、汉江水电站、尧柏水泥厂、铁路复线、西康高速……旬阳人民十分关注的重点工程相继在陕西旬阳落户开工建设,每个项目投资额度都非常大、时间要求紧、任务非常重。一方面给旬阳县带来了难得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到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严重影响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不良现象。如何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杜绝“四乱”等现象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影响,保证项目建设廉洁、高效、安全、平稳地在旬阳实施,这成了摆在旬阳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该县纪委监察局一班人围绕这一课题积极思考探索,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制订出台了《旬阳县监察局向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派驻监察室制度》,并先后向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和重点企业派驻了监察室或实施了挂牌监测, 2008年,在积极配合市监察局派驻监察室工作的同时,旬阳县监察局向尧柏水泥厂,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派驻了监察室。派驻监察室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切实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把治理投资环境与信访核查、执法监察和纠风、案件查处结合起来,对重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了动态的、不间断的、零距离的监督,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这一举措受到了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欢迎和称赞,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大批外来企业落户旬阳。仅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尧柏水泥厂分别在旬阳投资达23亿元、22亿元和66亿元。2007年以来,共有33个重点建设项目落户旬阳,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工业总产值49.4亿元,同比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开工建设86个,完成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87%。
“零距离”的监督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
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建立现场监督申请制度的通知》,对县域内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了现场全程监督和备案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感到,这项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依申请进行监督使监督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虽说是“全程”监督,但实际上仅对一两个环节进行了现场监督,使得这种监督方式仍然是远距离的、静态的、零散的,监督效果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改进监督工作,完善监督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先后多次派员深入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和企业走访了解有关情况,对7个行业50多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亲自带队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走访多家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和企业,召开座谈会5次,收集掌握了大量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在充分调研和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我县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制订出台了《旬阳县监察局向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派驻监察室制度》,2007年向小康高速重点工程项目派驻了监察室,2008年又向尧柏水泥厂,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派驻了监察室。派驻监察室由县监察局领导任组长,县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纪检组长和项目所在地乡镇纪委书记为监察室成员。相继出台并在重点项目建设单位醒目位置悬挂了《派驻监察室工作人员职责》、《保障汉江旬阳水电站、蜀河水电站、尧柏水泥厂三个重点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的八条措施》、《关于严肃查处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违法违纪行为的通知》、《旬阳县影响发展环境公职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和《到重点项目建设单位检查备案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同时,公布了派驻监察室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派驻监察室围绕监督检查的范围及内容,建立了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坚持每周深入派驻单位两次以上,每月定期走访座谈、现场办公。监察室派驻人员还根据企业发展的进程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居安思危、超前运作,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
及时“把脉”,为“动态”监督“开处方”
为确保项目工程建设和日常经营有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派驻监察室坚持源头预防和标本兼治相结合,把优化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努力打造陕南一流投资洼地,为了确保投资客商留得住、见成效,派驻监察室采用聘请信息员、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组织民主评议,受理举报投诉等多种方式广开监督渠道,综合运用警示训诫、纠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查办案件等纪检监察机关能够使用的各种手段,对症下药,灵活处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对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监督,全面提高了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及时把脉”给优化环境设下“高压线”。在监督工作中发现,一些看起来发生在普通群众身上的影响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其背后往往都有公职人员为其出谋划策,撑腰壮胆,对于这样的问题,由于公职人员躲在背后,查处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派驻监察室及时建议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旬阳县影响发展环境公职人员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公职人员在管好自己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教育并管好直系亲属的义务,凡公职人员的直系亲属发生影响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该公职人员的连带责任,责令该公职人员停薪停职,离岗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再视其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其他情节给予该公职人员批评教育、警示训诫、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项制度的建立,有效解决了监督过程中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断档”难题,去年以来,先后有多名公职人员因直系亲属发生了影响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停薪停职,促使其有关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2005年8月,对干扰蜀河电站建设的3名乡镇领导分别实施了警示训诫,2007年3月查处了小河派出所等单位向小康高速施工单位违规收费的问题,党政纪处分2人,并针对存在问题向其主管局发出了监察建议书。
以纪检监察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重豢查处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政机关办事拖拉、工作人员“吃、拿、卡、要”,执法执纪不公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多次召开水利、交通、移民、土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政策落实协调会,解决了群众反映的30多起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等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梗堵”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据统计,2007年以来,派驻监察室共受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和执纪执法失职渎职类投诉35余件次,立案查处9件,涉及32人,其中涉及科级干部12人,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2人,投诉处理率达100%。
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优化投资环境考核和每年开展的行风评议问卷调查等活动开展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外部环境工作。加强了对重点岗位、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突出对野蛮执法、粗暴执法等干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约束和打击,不护短,不遮丑。2007年以来,已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检查和测评3次,通过行风问卷调查评议,评选出“最佳”和“最差”,用“最佳”鼓舞士气,用“最差”鞭挞后进,促进各职能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调动其立足岗位、服务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按照县委、县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对在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了挂牌监测,现场悬挂一块“重点监测”牌,竖立一块“四乱”警示牌,一切检查、收费、处罚工作必须向县纪委监察局备案,经同意后方可进行。截止2008年12月,全县共挂牌监测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35家,印制收费明白册万余册,聘请监督员45位,进一步优化了我县重点建设项目的外部环境,切实做到生产经营零干扰。
充当“润滑剂”和“调解员”帮助项目方化解矛盾
在派驻监察室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监督”,还有服务、协调等,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单位化解矛盾,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皇甫健的话说,这是“润滑剂”的作用。一年当中,监察部门共派员参加各种协调会议40余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问题20余个,有效改善和优化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对有关单位未按时限、标准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紧急、重大工作,县纪委监察局记录在案,及时向责任单位下发专项效能监察通知书,一年来共挂牌督办相关问题60余个,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2006年以来,先后10余次配合市纪委对桐木、小河段高速公路外部环境保障工作开展协调和督查。2008年11月,对群众反映的桐木乡兴业石料厂违法倾倒弃渣影响小康高速路项目建设环境及行洪安全问题,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县国土局、水利局、安监局、环保局赶往桐木乡,深入到农户与企业充分调查,多访取证,对存在的问题及隐患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采取相应了强制制度,使兴业石料厂倾倒弃渣问题得到了纠正,把影响投资环境的案件消灭在萌芽阶段。2009年2月20日晚,蜀河水电站十一局施工队在施工时遭到蜀河左岸漫湾村民集体阻碍施工一周,并现场发生业主与群众斗欧事件。纪委监察局接到投诉立即联系政府办、信访局、公安局相关部门6人,火速赶往事发现场,从城市发展大局和双方利益最大化出发,积极斡旋,促使双方当场达成一致意见,项目于会后第2天开工建设,并及时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营造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水电十一局项目部书记张鹏激动地说:“纪检监察机关的介入,比多花几百万元协调费起到的效果还要明显。一年多来旬阳县监察局为他们保驾护航,不仅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也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旬阳日渐优化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加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建设旬阳的信心和决心。”
嘘寒问暖的“孺子牛”做企业的“促产士”
派驻监察室在工作中一直把“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所不能”作为自己的神圣天职。长期和企业一起摸爬滚打的三个派驻监察室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你帮他们一把,就能使企业渡过难关。”正因如此,他们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是企业需要的事,他们都全力以赴。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协调职能,县监察局派驻监察室还专门对全县39个重点建设项目逐一调查走访,对发现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调查了解的企业情况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帮助企业正确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机制:一是建立经济监察中心,监察预测企业风险,超前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行工业重点项目零收费,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三是促进企业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帮扶解困基金。为了能提供不间断的零距离精细化服务,选派对企业情况熟悉、懂行、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的人员驻厂服务,全身心地帮企业解决各种难题。2007年,尧柏水泥厂投资生产,“尧柏”初来旬阳投资,人生地不熟,许多事情一筹莫展。派驻监察室工作人员与当地党委、纪委一起,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伸出援助之手。在项目建设时,他们不仅帮助协调解决了供电、供水、蒸汽、外围的配套管网,而且在征地拆迁时,他们耐心地和当地群众协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为企业施工现场排水、开泵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尧柏水泥厂筹建部主任林诚说:“尽管遇到金融危机寒流,尧柏水泥项目还是能够顺利建成投产,这离不开旬阳县营造的‘保增长、促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旬阳众多企业就像尧柏水泥厂一样,对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皇甫健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旬阳水电站梯级开发,小康、十天高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际遇,我们把治理投资环境与信访核查、执法监察和纠风案件查处结合起来,将监督检查变为动态的、不间断的、零距离的方式融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重大建设项目派驻监察室,事前、事中、事后全程介入每一个重点项目,实施同步跟踪监督,提高了企业、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收到很好效果。但是,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设好发展平台,我们还必须付出更大的艰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向重点建设项目派驻监察室制度,优化县域经济投资环境,一方面继续积极做好派驻监察室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健全治理投资环境工作机制,提高干部群众参与优化投资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这项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做保驾护航的排头兵。” 正如县委常委、县委书记马贇所说:“旬阳县纪委监察局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措施,又是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对防止腐败、提高工作效能、促进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 上一篇:旬阳“三级联动”抓调研[ 04-22 ]
- 下一篇: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来旬检查指导工作[ 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