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阴雨,道路泥泞。南区十天高速工程紧张施工,造成交通极为不便。陕西省专家组前期评估旬阳县教育强县第五小组按原定计划深入该县石门乡、神河镇、桂花乡、吕河镇评估教育创强工作。
一路颠簸,一路艰辛。在路上,专家多次感叹该县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但每当深入一所学校时,总能让专家留下些许惊讶,改变许多对旬阳的印象。强烈的反差,让专家深深感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一路行进中,得到了无声的诠释。
驱车2小时零45分钟,我们才到石门乡——旬阳南边最边远的乡。该乡的书记、乡长已经在路边站了好久,我们的到来,很快让整个街道沸腾了,人们争相观看,当得知是检查教育创强的,无不露出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在石门,车子歪歪扭扭的走在“水”、“泥”路上,不堪重负。直到转一个拐角,眼前豁然开朗,石门初中,靓丽的校园出现在眼前,一条真正的水泥路直通校园。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苍松翠柏、蔚然生秀,理想的育人摇篮莫过于此了。专家说,能生活在这里真幸福。两排土房、11个教师通过12年的发展,到如今占地16亩,32个教师,装备一流的农村现代学校。在这样一个经济大背景下,办成一所这样的学校,应该是旬阳办教育的一个缩影。继续驱车36分钟,来到了旬阳最南边的楼房完小,朗朗的读书声从原始森林的山脚下传来,似乎让人感到这就是天籁之音。这里只有九个老师,六个班。老师说,我们要让这里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没有豪言壮语,平平实实。看完了部室,觉得他们说的是真的。刚好学校在搞一次作文展,笔者看到一个孩子写给对面平利小朋友的信,信里提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理想,问对方见没见过电脑?稚嫩的语言折射出属于他们的幸福。又驱车30分钟,我们来到石门中心校,专家很快被学生们制作的小背篓、小笊篱、小簸箕吸引了。劳技课、校本课完美的综合,热爱家乡教育的体现,在这里划上了最优美的圆。工作人员几次催促专家说,饭吃了再检查,专家执意不肯,带着满脸的兴奋在石门看了全部内容。当我们在饭桌边坐下时,时针已指向13点55分。
14点35分,离开石门可爱的孩子和乡亲们,驱车到神河。同样,乡政府领导恭迎在雨中,立了近1个小时。在神河中心校,到底是几百步台阶已经记不清了,走在这条路上,让人想到的是,这里的师生,在改变自己的家园时,该是用一种怎样的精神,才能把一个学校搬上山顶?是的,记者突然想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里,是一个用双手搬出来的学校。一流的配备,一流的管理。该磨破了多少双鞋?淌下多少汗?走在酷暑盛夏中,建校时的酸甜苦辣,该可以写出多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在整个旬阳,又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在神河中学,学校的诗词文化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送给我们三本诗集,应该是最好的礼物吧。
已经是17点了,本不打算到桂花乡的,但是,还没走到神河出口时,桂花乡的政府领导和学校校长都盼望好久了,按他们的话说,不论咋样,一定要请专家给学校师生打打气。拗不过他们的热情,我们一行只得拐进桂花乡。桂花乡正在校建,同样的感动,同样的惊喜,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和敬意。
到吕河镇时,确实天色已晚,但是吕河镇的乡镇领导还是执意要专家组去看看学校。专家说,你们学校上次双高普九已经看过啦,就不看了,应该是免检的。乡镇领导听到这句话后才极不情愿的让专家的车离去。专家说,在别处,都是想尽办法不让专家看,唯独在旬阳,非得让专家看。同行的说,这叫不打没把握的仗嘛。我们欢笑着离开好远,还看到校长挥手致意。
13日,第五小组顺利完成南区教育评估各项工作,留给笔者好多记忆和感动,笔者相信,专家亦是。14日,第五专家组将奔赴白柳镇检查验收评估。
- 上一篇:旬阳将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05-13 ]
- 下一篇:旬阳县春蚕种发放完成2.6万张[ 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