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紧紧围绕“三保”做文章,坚持科学培财、聚财、理财,全力以赴促发展、千方百计保民生、多措并举抓增收、创新机制控支出,为全县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开源抓培财 建设保生财
该县坚持“大财源”理念,走稳定增加基础财源、大力发展群体财源、重点扶持骨干财源、不断培育后续财源的路子,突出“三抓”,全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一抓增收。抓好国有资产及国有土地盘活确保增收5000万元;加快解决烟草公司、石油公司及旬阳、蜀河电站等项目建设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力争增收5000万元;挖潜外援,力求税收就地缴纳增收5000万元;全力配合旬阳烟厂争取设备技改和增加生产计划,调整产品结构,力争增收5000万元;向上级最大限度的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及专项资金新增5000万元,努力缓解全县财政收支压力。二抓财源。以“工业化”理念强力推进“12万亩烟、百万头猪、5万亩魔芋、2万亩蔬菜、5千亩林果示范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汉江“西段”,“东段”两个百里特色果品示范区建设。按照“产业化”要求,依靠龙头牵引,大力完善明文油厂、健兴魔芋、科威公司、宝利机械、新农机械等一批重点涉农企业提质达效,做大做强,培育基础财源。三抓项目。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挂帅、一个工作班子、一套考核办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财政拿出1000万元,倾斜支持工业经济“双保”,全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同时,向市财信担保公司注资8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并启动财政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重点帮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壮大财源。
增收抓聚财 征管保收入
该县始终以财政增长为目标,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加强征管,依法治税,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一是强化各项税收征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税种进行监控,确保主体税种稳定增长, 加大实施以票控税力度,个人所得税、契税、建筑安装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收入库“应收尽收”,实现“以小补大”目标。二是强化非税管理。将征管重点放到建材、水泥、汞锑、磁铁矿等企业;抓好水资源费、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费、河滩地占用补偿费、林业植被恢复费的征收,开辟新的费源;加大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力度,重点开展税源稽查,确保“两税”不留“死角”。三是强化税收协管。进一步完善税收代征代扣机制,加强与国税、地税部门的纵向协作,与城建、规划、房管、国土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努力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规范抓理财 节约保平衡
该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量力而行,精打细算,把好财政支出第一关,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节约有效。一是强化预算约束。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严格执行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方案和财政支出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批制度,加强对预算编制、支出追加、资金拨付、专项资金和预算外收支的管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资金讲效益、勤俭节约干事业”的理念,大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遏制行政管理费的过快增长,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确保专项支出到位。三是压缩各类行政支出。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公务人员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了出差补助及住宿、就餐等报销标准;加强用水用电管理,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加强车辆管理,公务用车燃油和维修实行“定编定补”,采取“节奖超罚”制度,降低公车使用成本;规范公务接待,严格掌握接待的范围和分寸,做到同城不吃请;严格控制会议、文件和庆典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确保今年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10%;公车购置和运行经费要在近3年平均数的基础上降低15%。
以人为本抓民生 科学用财惠万民
该县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全力以赴支持民生工程,积极促进社会重点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拨付民生工程资金9300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500万元。在落实惠农资金方面,全县发放的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等农业补贴250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粮改现补助资金6300万元;核实能繁母猪3.13万头,发放能繁母猪补贴313万元,通过“一折通”及时兑付到农户手中;补贴“下乡”家电2150台,兑付资金49万元。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县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302万元,治理土地5000亩;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630万元,解决了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安排扶贫资金96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拨付69万元用于城乡体育设施建设;通村水泥路硬化投入1300万元。在兑现民生资金方面,全县累计补偿40.5万人次,补偿医药费总额为1391万元,对全县4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病房楼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总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2万元;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7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安排低保和五保供养补助资金1169万元,解决了低保户及五保户生活困难;拨付130万元用于再就业人员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及下岗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万元,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危房改造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安排“两免一补”政策,拨付235万元补助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以及寄宿制学生生活费;2008年以来,用于“双高普九”教育“创强”资金2528万元,投入133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安排50万元用于农村独生子女保健、农村放弃二胎奖励和“双女户”农村合疗补助,拨付85万元用于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真正办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科学创新抓机制 “阳光财政”促和谐
该县坚持“重实效、重规范、重配套”的原则,从理程序、抓管理、保落实、促提高入手,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规范财政运行管理,打造“阳光财政”。一是创新了“一折通”管理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统一、效能”的原则,采用封闭运行管理,将种粮农民粮食直、退耕还林粮改现、良种推广、新技术推广、农村五保户补助、农村低保户生活补助、优抚和社会定期定量人员补助、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工程补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特困群众生活补助、一次性救济补助和减灾安居工程补助、计划生育奖补等12种涉农到户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兑付,确保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便捷、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二是建立完善干部工资网络查询系统,促使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三是进一步创新完善“三审一签”机制,即财政拨款单位内部财务支出实行由经办人签字、会计(报帐员)初审、财务监审小组集体复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的逐级签字审批制度。严把支出审核关,当年公务费压缩10%以上。四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认真组织编制和审查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计划管理,延伸采购范围,推广定点采购和协议集中供货制度,规范采购程序,不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五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农业项目招标、项目监理和项目县级报账等制度,对主要工程和材料、设备均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聘请专业部门对项目实行跟踪监理,项目完工并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承建公司和供货商,确保了工程质量,节约了财政资金。
开源抓培财 建设保生财
该县坚持“大财源”理念,走稳定增加基础财源、大力发展群体财源、重点扶持骨干财源、不断培育后续财源的路子,突出“三抓”,全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一抓增收。抓好国有资产及国有土地盘活确保增收5000万元;加快解决烟草公司、石油公司及旬阳、蜀河电站等项目建设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力争增收5000万元;挖潜外援,力求税收就地缴纳增收5000万元;全力配合旬阳烟厂争取设备技改和增加生产计划,调整产品结构,力争增收5000万元;向上级最大限度的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及专项资金新增5000万元,努力缓解全县财政收支压力。二抓财源。以“工业化”理念强力推进“12万亩烟、百万头猪、5万亩魔芋、2万亩蔬菜、5千亩林果示范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汉江“西段”,“东段”两个百里特色果品示范区建设。按照“产业化”要求,依靠龙头牵引,大力完善明文油厂、健兴魔芋、科威公司、宝利机械、新农机械等一批重点涉农企业提质达效,做大做强,培育基础财源。三抓项目。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挂帅、一个工作班子、一套考核办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财政拿出1000万元,倾斜支持工业经济“双保”,全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同时,向市财信担保公司注资8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并启动财政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重点帮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壮大财源。
增收抓聚财 征管保收入
该县始终以财政增长为目标,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加强征管,依法治税,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一是强化各项税收征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税种进行监控,确保主体税种稳定增长, 加大实施以票控税力度,个人所得税、契税、建筑安装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收入库“应收尽收”,实现“以小补大”目标。二是强化非税管理。将征管重点放到建材、水泥、汞锑、磁铁矿等企业;抓好水资源费、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费、河滩地占用补偿费、林业植被恢复费的征收,开辟新的费源;加大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力度,重点开展税源稽查,确保“两税”不留“死角”。三是强化税收协管。进一步完善税收代征代扣机制,加强与国税、地税部门的纵向协作,与城建、规划、房管、国土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努力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规范抓理财 节约保平衡
该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量力而行,精打细算,把好财政支出第一关,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节约有效。一是强化预算约束。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严格执行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方案和财政支出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批制度,加强对预算编制、支出追加、资金拨付、专项资金和预算外收支的管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资金讲效益、勤俭节约干事业”的理念,大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遏制行政管理费的过快增长,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确保专项支出到位。三是压缩各类行政支出。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公务人员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了出差补助及住宿、就餐等报销标准;加强用水用电管理,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加强车辆管理,公务用车燃油和维修实行“定编定补”,采取“节奖超罚”制度,降低公车使用成本;规范公务接待,严格掌握接待的范围和分寸,做到同城不吃请;严格控制会议、文件和庆典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确保今年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10%;公车购置和运行经费要在近3年平均数的基础上降低15%。
以人为本抓民生 科学用财惠万民
该县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全力以赴支持民生工程,积极促进社会重点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拨付民生工程资金9300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500万元。在落实惠农资金方面,全县发放的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等农业补贴250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粮改现补助资金6300万元;核实能繁母猪3.13万头,发放能繁母猪补贴313万元,通过“一折通”及时兑付到农户手中;补贴“下乡”家电2150台,兑付资金49万元。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县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302万元,治理土地5000亩;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630万元,解决了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安排扶贫资金96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拨付69万元用于城乡体育设施建设;通村水泥路硬化投入1300万元。在兑现民生资金方面,全县累计补偿40.5万人次,补偿医药费总额为1391万元,对全县4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病房楼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总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2万元;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7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安排低保和五保供养补助资金1169万元,解决了低保户及五保户生活困难;拨付130万元用于再就业人员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及下岗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万元,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危房改造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安排“两免一补”政策,拨付235万元补助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以及寄宿制学生生活费;2008年以来,用于“双高普九”教育“创强”资金2528万元,投入133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安排50万元用于农村独生子女保健、农村放弃二胎奖励和“双女户”农村合疗补助,拨付85万元用于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真正办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科学创新抓机制 “阳光财政”促和谐
该县坚持“重实效、重规范、重配套”的原则,从理程序、抓管理、保落实、促提高入手,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规范财政运行管理,打造“阳光财政”。一是创新了“一折通”管理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统一、效能”的原则,采用封闭运行管理,将种粮农民粮食直、退耕还林粮改现、良种推广、新技术推广、农村五保户补助、农村低保户生活补助、优抚和社会定期定量人员补助、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工程补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特困群众生活补助、一次性救济补助和减灾安居工程补助、计划生育奖补等12种涉农到户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兑付,确保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便捷、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位。二是建立完善干部工资网络查询系统,促使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三是进一步创新完善“三审一签”机制,即财政拨款单位内部财务支出实行由经办人签字、会计(报帐员)初审、财务监审小组集体复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的逐级签字审批制度。严把支出审核关,当年公务费压缩10%以上。四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认真组织编制和审查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计划管理,延伸采购范围,推广定点采购和协议集中供货制度,规范采购程序,不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五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农业项目招标、项目监理和项目县级报账等制度,对主要工程和材料、设备均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聘请专业部门对项目实行跟踪监理,项目完工并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承建公司和供货商,确保了工程质量,节约了财政资金。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旬阳完成新一轮县界勘界工作[ 06-08 ]
- 下一篇:旬阳加强烤烟生产大田管理工作[ 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