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次的打磨才有玉的柔滑,千万次的锻造才有钢的坚韧,历经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白柳,这个昔日名不见传的小镇,经过短短十多年的风雨征程,而今在秦巴汉水之间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1996年旬阳县白柳正式设立镇级行政单位,2008年白柳镇GDP为3281万元,位居全县镇乡第2位, 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2亿元,比1996年翻了九番,规模企业总数由1996年的零个发展到现在的6个,规模企业总产值达1.14亿元。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产值上千万元的5个,初步形成矿产开采、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燃料化工、畜牧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生产总产值,财政实际贡献值等发展指标居全县前列,工业经济已经撑起了白柳镇域经济的半壁河山,为实现率先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规划中,县委、县政府把白柳定为工业示范园区。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针对本地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以“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方针,按照改革有新思路、发展有新举措、开放有新局面的精神,稳妥推进镇域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镇集约化战略,突破性实施招商引资、引智、引人,解决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体制三大瓶颈因素。领导磨破嘴皮子、干部跑破脚板子,想尽一起办法向上争取资金,向下落实政策,为企业出谋划策,献计献力。倾注主要精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狠抓大项目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企业航母群体。
强大的工业经济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承载力。所以加强配套、加快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白柳工业示范园区的首要任务。白柳镇采取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整合土地资源,加快集镇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集镇建设力度,完善载体功能。先后投资了1000余万元修建三纵五横八条集镇主要水泥干道,全长3000米,宽25米,设置65个停车位,并且对集镇内柳园路、中心街、新厂路进行高标准绿化、亮化、美化立体施工栽植各类苗木8万棵,建成美观大气的绿色交通网络。对全镇十一个村完成村庄规划,全部实现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村村通”,根据各类不同地理条件,规划了无公害蔬菜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千亩黄姜基地、名优果品区等农业开发区,充分为镇域工业提供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同时镇领导班子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管理机制,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建立门前“两护”“四包”制度,营造优美的集镇环境,全力打造展示白柳新形象的靓丽名片。
白柳镇党委、政府坚持“企业工作无小事”,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软件环境。对落户白柳的新办工业企业实行对口服务,做到一个企业落实一民干部,一个规模企业一个镇领导对口联系,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予以解决,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办、特事特办”。同时,驻镇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尽量做到多服务、少收费或不收费。 2007年中外合资的尧柏集团——安康尧柏水泥厂落户白柳镇,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顶烈日,冒大雨,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动员,讲政策,说道理,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超前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拆迁任务,创造了累计企业征地200亩,移民搬迁54户,无一人上访的历史,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共赢的良好局面。
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问题,白柳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要以提高投资强度和园区产出、拉动集镇骨架为主抓方向,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大现有企业三大举措,全力推进“工业强镇”计划。一是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与工作机制,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相结合,实现招商形式手段的多样化;完善招商引资前置条件,努力把那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无污染的项目引进我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工业建镇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灌注新鲜血液;二是继续加大清闲力度,对集镇闲置土地进行清闲促产,以进一步挖掘园区建设用地潜力,通过土地复垦等方式,不断拓展园区发展平台,破解土地瓶颈;积极做好园区企业之间主要通道建设、卫生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破解配套瓶颈;三是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落实专人负责,为优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信心鼓励、人文关怀、财务指导。
白柳镇党委书记谈到,在今后的工业强镇建设之中 ,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白柳工业,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以昂扬精神打造品牌和形象,使工业园区更具体系、更具规模、更具特色、更具前瞻性。
- 上一篇:神河镇“六到位”抓好基层计生文明规范执法[ 06-23 ]
- 下一篇:沙阳乡“三到位”服务烟农[ 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