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1日下午3点上渡口清於工作基本结束。共清理水淹房屋和街道淤泥175000平方米。洪水退后淤泥沉积最厚50厘米,清淤量极大。投入装载机4台,累计清除淤泥作业120小时,每天投入人力700多人,累计投劳2100多个。调用消防车2辆,防疫消毒车1辆,高压水泵4台。新购手推车6辆,铁铲300余把,共清理淤泥杂物75000立方米,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清淤工作任务。仅县交通局直接投入抢险,清淤经费达5万元。
一、一天三集合,三次安排抢险任务
“7.18”洪水来势猛,涨势快,县防汛指挥部在发出1号令后就直接发4号令,这在我们20多年的防汛抗洪抢险中还是头一回。承担城区防汛第二指挥所任务的县交通局,在18日早10点指挥长梁平就发布了动员令,全体抢险队员,在交通局集结,24小时待命。下午4点,第二指挥所接到1号令,迅速传达命令,下达任务,一楼住户立即开始转移物资,撤离人员,既迅速紧张,又有条不紊。晚9时许,陈武文部长、周广清副主任、邱令平副部长、梁平局长在交通局会议室联合召开当天第三次防汛抢险紧急会议,传达执行4号令,上渡口所有住在高程235米以下的居民,即二楼以下人员在1小时内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虽然这次洪水来势迅猛异常,而上渡口地势较低,交通局负责指挥的城区防汛第二指挥所责任区域位于汉江主洪道上游,任务艰巨,持续时间长,但预案合理,组织严密,指挥有力,行动迅速,在“7.18”暴雨洪灾中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在执行4号令时陈部长、邱部长和交通局领导始终冲锋在一线,头上暴雨瓢泼,脚下洪水猛涨,他们淌着没膝的洪水,一栋房又一栋房地检查人员是否都安全撤离,“工作就是要认真负责”,陈部长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二、干群昼夜坚守在洪水线上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武文、副部长邱令平,第二指挥所指挥长梁平、其他三副指挥长乐荣彪、张宏宝、张绳平带领100多名由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组成的抢险队员,自18日晚10点一直坚持到19日早6点通宵达旦时刻关注水情变化,随时应对新的情况。安置慰问搬迁群众,查看险情、灾情,始终坚守在水位线旁,直到3点左右最高洪峰安然通过。5点左右陈部长说:“应当到最高楼顶察看整体情况”虽然已经停电,但立即有几位同志手持电筒到达了家属楼顶,眼前一片汪洋,只有几间临时板房破裂,整体形势平稳。当陈部长听了汇报仔细观察洪水开始消退后,又连夜登上宋家岭了解其它水灾情况。
三、水退人进,及时清理淤泥恢复交通
防洪、抢险、恢复,是每次搬水的三部曲,“要抢抓时机,划分责任,尽快清淤”, 陈武文下达了清理淤泥任务,恢复交通的战斗命令。上渡口各事业、企业单位自己院落,门前道路包片包段,前来增援的县直部门和有关单位都承担了责任路段,一场清淤战斗热火朝天地打响了。水退人进,人借水力,推铲拉扫冲,铁铲声,扫地声,泼水声,调兵遣将声交织一片。
陈武文在上渡口坚守了三天两夜,火辣的太阳晒得他汗流浃背,衣服一直是湿的汗的,只吃了三顿饭,不停地协调调水,协调电,协调水车、水泵。对清淤进度落后的单位督促指导,增添措施,增派人力,他明显的晒黑了,消瘦了,直到清淤任务完成,生活交通秩序恢复才离开。
梁平局长在19日夜晚开完县委紧急会后才顾上吃午饭,这时他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不仅指挥清淤,还要指挥全县公路抢修。顾不上吃饭、休息。
乐荣彪书记自始至终坚守在第一线,咽喉沙哑了,肩膀胳膊,手掌退了一层皮,仍然坚持清淤泥直到县政府最终验收。
张宏宝副局长,坚持在急难险重的加油站指挥抢油撤人。清淤时寻找水源,指挥高压水泵水车冲泥,一身汗一身水,头顶烈日,脚泡稀泥,带病坚持到底。
纪检委书记张绳平,负责交通局到洞子口段的居民搬迁和清淤任务,手和脚被刺伤血流不止,拿团卫生纸一擦继续坚持抢险指挥撤离人员。清淤工作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7.18”暴雨洪灾,许多单位和干部职工都让人民群众感动,旬阳交通局、旬阳农管局、旬阳海事处、旬阳县运管所、旬阳县质监站、县水陆公司、顺达公司等责任单位,以及前来支援的县粮食局、县农办、县司法局、县邮电局、县人武部、县气象局、县消防中队,特别是县城关小学、县第一幼儿园、城关初级中学的人民教师,人力齐,不怕苦。
正是有了这么多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参加苦战,上渡口才在短短的两天之内生活交通秩序恢复了正常。
四、一切为了救灾,抢修公路十万火急
不等洪水完成消退,全县农村公路水毁抢修战场全面拉开。交通局、农管局全体领导天天奔赴县乡公路水毁抢修第一线,每个领导分片包抓:梁平负责全面抢修工作,包抓11个水毁特别严重的乡镇。乐荣彪负责包抓东区,张宏宝负责北区,张绳平负责南区。公路局张峰、张礼新、康江、梁胜利、李阳龙、鲁续明、王际东等负责同志全部在一线包抓乡镇、路段全力组织抢修。康涛天天蹲点包抓县城到垃圾场的公路抢修现场。
- 上一篇:县国土资源局“五到位”做好汛期地灾防治[ 07-23 ]
- 下一篇:县妇幼保健院情系受灾兄弟单位[ 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