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位于旬阳县西南部,东与本县铜钱关乡及湖北省竹山、竹溪县相连,南与平利县兴隆镇毗邻,西与汉滨区坝河乡连畔,北连本县神河镇。全乡共有12个村80个组3098户11703人,共有基层党组织19个,党员506名,自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以来,该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围绕“抓党建、促增收、谋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夯实基础,抓点示范,统筹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升级晋档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有3个村达到二类村标准,其他9个村全部达到三类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9元,比上年净增821元,增幅24%。
一是夯实基础强化责任。为了把“升级晋档”活动抓出实效,石门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了活动实施细则,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乡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领导小组成员、村党支部书记“四级责任人”职责,形成了“乡党委具体指导、村级组织狠抓落实、基层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整体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三联共建制度,采取乡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点,每个机关支部联系1-2个村,每个机关党员联系一名贫困党员或贫困户,对所包村组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对照分类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打分定级,建立村情档案,确定增收规划和晋档计划,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规划细。乡党委还将升级晋档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三联共建和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与经济工作、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结合,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并制订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实行季度报告、半年抽查、年终检查总评的督查机制,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夯实活动基础。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把“升级晋档”活动与“创先争优”“双培双带”、“党员亮牌示范”“党员承诺制”“问计于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科技入户、科技讲座、科技咨询、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等活动,力争使全乡每村有1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每户有1名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明白人,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每年定期组织1-2次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中培训,由财政出资为各村党支部、老党员、老支书免费赠阅党报党刊,通过抓培训、抓教育、抓学习,着力培养一批工作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切实促进了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每年要表彰一批五好党支部、党员致富标兵、科技致富带头人,力争通过四年努力,使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二类村超过6个,占全乡50%以上。
三是科学谋划确保增收。以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为重点,做大做强以烤烟、魔芋、洋芋和贡米为主的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发展优质烤烟5000亩,环保魔芋5000亩,无公害洋芋5000亩,优质贡米50万斤,鼓励扶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每年新建规模养殖场1个,规模养殖户每年增加5户,发展“121”生猪示范养殖350户,全乡生猪饲养量5万头,出栏商品猪3.5万头。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紧紧围绕王家坪贡米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目标。
四是抓点示范升级晋档。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曹家沟、白庙、楼房河村确定“升级晋档”创建示范村,建立了一名领导联点、一个机关支部包抓、一名乡干部驻村、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安排干部驻村进行村情摸底,形成了农民增收三年发展规划,并把增收项目细化量化分解到村、组、户,每周召开一次汇报总结会,认真分析和帮助村上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群众增收。同时,把推进民主治村、提升村民素质作为创建示范村的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初步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定、村委会实施、监委会监督”的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文化娱乐组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村民素质得到极大提升。通过抓典型示范,有力地促进了升级晋档工作跃上新台阶。
- 上一篇:铜钱关中心校六项措施狠抓校园安全[ 04-25 ]
- 下一篇:棕溪落实六项任务提升人大工作效果[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