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把统筹资金支持生猪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实行资金捆绑,完善生猪良繁体系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得农民人均生猪产业收入785元,产值达到十三亿。
(一)进一步健全了生猪良繁体系。通过项目建设,全县建成生猪良种扩繁场3个、商品代种猪场8个、自繁自育千头以上养殖场75个、良种繁育大户155户、生猪人工受精站35个,全县2011年存栏能繁母猪5.81万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为百万头商品猪基地县建设提供了种源保障.
(二)夯实了畜业发展基础。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础。在项目牵引下,全县建成城关、金寨、关口、赵湾、吕河、段家河等8个畜牧强乡镇和郭家湾、弥陀寺、岩湾等12个生猪养殖万头村。出栏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75个、百头以上生猪大户4100户,建设循环农业示范户1.58万户,建成标准化圈舍面积达16.1万㎡,极大改善我县生猪养殖基础条件,提高了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三)提升了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县域畜牧业内部结构。项目户通过标准化圈舍建设、完善内部配套设施、良种引进推广、科学饲养技术的普及应用,养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养殖效益显著提高,据调查项目户平均肉料比由项目实施前的3.2下降到了项目实施后的2.6,通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营销大户、鼓励农村能人从事畜产品经营,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水平;项目户在不断提升标准化养殖技术基础上,强化管理水平,从自繁自育、种养结合、规范化管理、完善各种档案计载入手,搞好成本核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四)促进了我县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我县生猪产业在项目的支撑下得到快速发展,生猪出栏达到95.3万头,产值13.8亿元,农民人均生猪产业收入78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的15.4%,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五)整合农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项目资金为引导,养殖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整合中省市县畜牧产业发展资金,捆绑沼气建设、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资金向项目户倾斜,集中支持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共整合各类支农资金600万元,其中:县级畜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沼气项目配套资金250万元,农机具补贴116万元,小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96.5万元,通达工程资金37.5万元,实行资源捆绑,板块实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使项目建设得到有力保障。
(六)强化技术培训,搞好配套服务。农业部门围绕生猪品种改良、人工授精、圈舍建设、科学饲养等关键技术环节,专门编写了《旬阳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下发到项目户手中,畜牧中心先后组织专家对项目户进行集中技术培训2次。畜牧中心实行技术干部驻场制度,确保每个项目户有个单位帮扶、有一名领导挂联、有一位技术干部包抓。县农广校以实施新农培训项目为契机,组织教师深入养殖场开展现场培训,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会、现场会15场次,印发养殖技术资料25000份,对新建项目户在建设厂程中,由驻场技术干部负责全程指导。在圈舍建设、粪污处理、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进行技术把关。圈舍必须具有通风、加温设施,达到夏季能降温、冬季能保暖、舍内温度相对恒定的要求,猪舍自动给料、饮水等设施配套齐全。粪污采用配套沼气建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强化免疫接种,合理饲养密度,严格消毒制度,确保饲养安全。
- 上一篇:水利局深入蜀河吕关村为留守儿童送温暖[ 06-01 ]
- 下一篇:旬阳县环保局未雨绸缪积极防范汛期突发环境事件[ 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