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紧扣“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以提升基层组织“三力”为抓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落脚点,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出成效显活力。
实施“晋位”工程,促进基层组织提等升级。按照“转化一批后进、提升一批一般、巩固扩大一批先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从每个支部入手,围绕班子是否健全、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是否落实、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合理分类定级,科学制定晋位升级标准,建立动态管理办法,采取联帮共建、结对帮扶、选派“三员”等方式,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改,进而推动不同类型的支部协调发展、整体提升。通过扎实有序整改提升,全县晋升一类支部达196个,二类支部403个,三类支部164个,分别占支部总数的26%、53%、21%。
实施“素质”工程,增强基层组织引领能力。通过抓班子带队伍,着力调优配强带头人,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引领能力。针对当前部分支部班子力量偏弱的实际,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放宽选任视野,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熟悉党务、敢于担当的670名党员干部分别担任“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经济发展指导员,经过推选36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有效改善了基层支部班子的结构,提升整体素质。通过拓宽基层干部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集中培训与自主选学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对全县换届后的680名新任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分4批次为期15天轮训,先后选派17名村支部书记参加省市培训学习,遴选了10名大学生村官在县工业园区挂职锻炼。
实施“阵地”工程,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把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达标工程,采取“财政补一点、部门帮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消灭活动场地“空白点”。通过对所辖支部活动场所使用情况全面摸排,逐个建立图片和文字档案,对活动场所房屋陈旧、设备落后的,充分整合资源,及时进行改建或重建,彻底解决了活动场所使用不充分、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进而发挥了建管用整体效益。目前,已建成集活动室、文化室、体育室、卫生室、广播室、惠民书屋为一体的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160个、电信和卫星模式党员远程教育站点318个,实现了全覆盖。
实施“连心”工程,提升基层组织服务水平。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三问三解”连心工程,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扎实“三问”摸实情,“三解”解难题,“帮扶”促发展,突出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推行便民利民服务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全县34名县级领导均建立了联系示范点,93个机关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困难企业喜结帮扶对,5100余名干部与9600困难户和产业户建立连心帮扶关系,共走访群众1.5万人次,落实发展项目1100个,化解突出矛盾150件,解决实际困难14500余件。
实施“保障”工程,健全基层组织工作机制。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一定三有”要求,建立基层干部廉洁从政、绩效考核、教育管理、干部调整、民主评议和监督等机制,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提高村干部补帖待遇,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和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酬待遇达到6000元以上。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投入力度,建立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为各村预算5000元办公经费,对城市社区县财政每年按“三有一化”规定预算办公经费,对农村社区由县财政预算不低于村标准的办公经费,非公经济组织通过税前列支、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工作经费问题。
实施“示范”工程,扩大基层组织带动效应。通过在各行各业中发现、培养、推广先进典型,努力打造精品党建示范点,以先进带后进,以示范推全面,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建立“双培双带”标兵、“创业致富”标兵、“创先争优”标兵、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党建项目建设基地”等各类典型示范库,每年定时定量向上级选送叫得响、有特色、推得开的具有导向性、旗帜性、示范性的各类先进典型,扩大了示范效应。今年以来,经过精心培养,选树了麻坪镇等4个、黄明文等3名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七一前夕,县委对在各行业中涌现出的10个先进党委、50个先进支部、30名先进党务工作者、100名优秀共产党员、22个“三问三解”先进单位进行了集中表彰,起到了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 上一篇:旬阳以公开联审促城市低保工作公平公正[ 07-23 ]
- 下一篇:旬阳县启动山林经济发展规划[ 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