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围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先”精神,激发和调动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热情、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美好旬阳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弘扬“三创”精神,凝聚争创合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精神,是旬阳县委长期以来用以凝聚和引领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群众实现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全县上下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载体。围绕省委提出的“陕南循环发展”重大战略,该县把“弘扬三创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陕西强县”作为全县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县上下大兴创业之风,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使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民创业成为推动各类实践的主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用新理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使思想解放,敢于探索成为发展各种事业的主流;引导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以优良的作风、优秀的素质,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使争创一流成为开拓各项工作的主流。依靠创业构筑发展优势,依靠创新激发内在动力,依靠创先提升工作水平,坚持一年一规划,年年有目标,实现创业有成果,创新有发展,创先有位次,使创先争优目标具体化。2010年,按照中省市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要求,组织实施“十百千”工程,确定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培养“10个先进党委,100个先进党支部,1000名优秀共产党员”,分行业分单位确定争创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全县“五个好”先进党委、先进党支部,各条战线“五带头”党员的比例分别达到60%、40%、20%以上。农村党组织以升级晋档为抓手,一、二类村级党组织达到60%以上,85%的农村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术。培养“创业创新创先”标兵2500多个,涌现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麻坪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黄世和,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吕河镇冬青村党支部、神河镇丰家岭村党支部等省、市先进单位和个人125个。2011年顺利通过省级“双创”考核验收,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殊荣。“三创”精神,凝聚了合力,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的新动力,人民群众在具体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新变化。
推进“六化”进程,催生争创动力。创先争优离开了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该县围绕建设美好旬阳主题,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着力推进全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科教产业化、服务配套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进程,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创先争优,摧生发展新动力。以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四区”建设为抓手,培育新典型,引领新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烟草、畜牧、蚕桑、黄姜四大产业基地,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制品、水泥建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六大支柱工业已具一定规模,城镇、交通、电力、通讯等硬件设施逐步配套,旬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67.77亿元,占全市16.64%;工业总产值102.28亿元,占全市29.87%;农业总产值17.04亿元,占全市13.67%;财政总收入12.5亿元,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2.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96元和17697元,分别高于全市87元和332元。在全市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考评一等奖。“十一五”以来,该县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文化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县、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老龄工作先进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县、“中国最美小城镇”百佳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陕西省教育强县、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质量兴省先进县、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县、生态示范县、双拥模范县、绿化模范县、安全生产先进县、平安县、治安模范县、信访工作“三无县”等4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彰显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创新工作机制,内生争创活力。把推进创先争优与完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促进发展,形成创先争优内生活力。一是围绕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建立完善“领导联点带头示范、机关支部包村联建、党员干部入户连心”的联系基层工作机制。县镇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完善一套好制度、选准一条致富路、建好一个活动室、带好一支党员队伍”的要求,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联村抓点示范引领作用;机关支部围绕“制订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健全一套民主议事制度、帮建一个规范化党员活动阵地、办一两件实事、帮扶一名贫困户或失学儿童、每季度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的“六个一”要求,深入开展互联共建活动,为农村支部办了大批想办而没能力办的实事、好事;广大党员干部入户连心,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三年来,联建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550余万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5余万件,新建党员活动场所98个,赠送办公用具1200余件,电教设施78件套,使560名贫困党员、2400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36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联建工作机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整合了争先创优的合力,构筑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围绕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帮扶边远镇村晋位发展工作机制。针对边远落后镇村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连年工作后位的问题,县委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研究制定了《旬阳县扶持边远镇村发展规划》,从2008年开始,先行在仁河口镇、红军镇、铜钱关镇试点,随后相继扩大到原公馆镇、桂花镇、石门镇,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全面负责边远镇村建设,县财政每年预算100至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县直各部门每年捆绑项目资金近千万元,科学规划,扶持发展产业、民居改造、修路架桥,为边远镇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5年努力,先后完成了仁河口水泉坪生态农业观光园、红军纪念馆等重点建设,继而辐射周边镇村,引领其他边远镇村克难奋进,创先争优。三是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紧扣循环发展、突出工作实绩、鼓励创先争优、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要求,研究制定体现旬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坚持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相结合,实绩考核与社会公论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真正发挥了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坚持考用结合,强化结果运用,把考核成绩与干部奖惩晋升等挂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评优树模、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对单位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在干部年度考核优秀名额和后备干部推荐名额上予以重点倾斜;对末位等次的,在评优树模、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惩戒,做到奖勤罚懒,支持鼓励晋位升级,创先争优。
- 上一篇:旬阳:“建管并重”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题[ 10-12 ]
- 下一篇:旬阳县解决“五大难题”撑起民生“保护伞”[ 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