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岩镇党委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社会管理的难点,结合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开展“三问三解”、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全面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积极构建“网络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构建一张功能强大、全方位覆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优化党组织设置网络,根据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成立了粮贸公司党支部等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并按照“支部+协会”模式,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建立便民服务网络,坚持“把麻烦交给干部、把方便留给群众”的理念,在镇政府驻地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原沙阳乡集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3个村(社区)都设立了“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组团式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职能,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农业、民政、司法、计生、党建等专业服务队,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式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
全力打造多元化服务队伍。统筹城乡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切实加强镇干部规范管理,坚持用制度管理,用关爱激励,促进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一线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全面推行村干部规范化、职业化、制度化管理机制,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评优树模等关爱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创新特色化服务载体。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批贴近需求、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分类确定党员服务载体,在各支部和全体党员中开展“承诺制”和“双培双带”等系列争创活动,确保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单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蹲点调研、解决问题活动,开展以“送政策、送项目、送产业、送资金、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活动,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创新惠民服务载体,推行以“开发移民点、维修通村路、新修连户路、架设便民桥、引用安全水、产业示范点”为主要内容的惠民工程建设,办群众最期盼、反映最强烈、最能得实惠的事情。
着力建立科学化服务机制。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推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履行好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督察问效机制,实施过程监管、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建立离任老村干部社会补助和困难党员慰问机制,切实把组织关怀送到服务对象手中。
- 上一篇:甘溪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 06-18 ]
- 下一篇:桐木镇:督查“双过半”力争“半年红”[ 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