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金寨镇小喇叭“周末夜话”贴民心

作者:黄仲涛 发布时间:2014-08-27 08:5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近日,谭家院社区的广播里放过一段音乐后,村干部操着浓浓的响水腔开讲了:“现在把上个月村里民主理财的情况公布一下:修建幸福院外,路面维修费支出500块……”村民老刘捧着饭碗夸赞:“‘大喇叭’好,让我们坐在家里就明白村里的大小事务,特别是农事。”
    老刘说 “大喇叭”是金寨镇各村居推行的干群交流平台。村村装有高音喇叭、配功放,将声音覆盖全村,在每周末公布一周来的党务、村务情况。镇政府给这个平台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周末夜话”。“当初小喇叭只是为了播村情事务,扩大群众知情权。”谈起“周末夜话”,现在已大大超出了开办初衷,“内容比原先可丰富了,有宣传政策的,有讲农事农经、话发家致富的。有时群众有个大事小情,也在喇叭里说说。”
    “大喇叭”也给社区村医谭大夫带来了方便:“以前合作医疗政策、健康保健宣传都得一家一户上门,现在广播里一说,大家全知道,我们也腾出更多精力看病了。” “关键的是,庄稼打药、施肥也用广播通知,省事了。”烟农老刘插话,“以前得一个组一个组发宣传单,再让组长一家家通知。”
    社区党支部书记说,“周末夜话”还是处理村民矛盾的“神器”:“郑家两兄弟土地有矛盾,我们村干部做了调解,把处理意见在广播里公布,大家都说公平,两家没话说。”
    “周末夜话”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也是摸石头过河。金寨镇纪委书记说起一个细节:当初的想法是请大学生村官播音,普通话标准。但群众听起来不适应,后来还是改由村干部讲。乡音乡语,到嘴到肚,效果好。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村里经常召集村民开会讲事不太现实,利用广播和大家拉家常,谈事情,及时化解矛盾。起到统一思想,方便及时宣传政策的作用。”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