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地是今年刚流转的,将近500亩,我们家流转了牡丹育苗地5.5亩,牡丹种植地2亩,以前种玉米时,不算劳动力,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好了,土地流转每年有固定的收入,我还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挣钱,真是双赢啊!”城关镇鲁家坝社区村民李炳春高兴地说。
像李炳春一样的众多农民,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从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土里刨食到成为“多薪”农民,土地流转改变了城关镇很多农民对土地“守着不甘心、丢下不放心”的传统思想。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城关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引导农民将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努力实现农村土地、资金、人力、技术、市场的优化组合和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该镇鲁家坝社区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油桐产业,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油用牡丹,李家台村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烤烟......
土地流转后,不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了流转大户规模经营增收,而且促进了农户调整结构增收。农民既可以得到土地出租的收入,还能获得为土地经营户帮工的收入。同时,土地流转还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安心在外务工,改变了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的“候鸟”式外出务工模式,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该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突出政策引导,加大对流转大户的奖励扶持,精心指导,规范操作。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土地14847亩,今年新增流转面积1500亩,农民每年平均增收3000元。土地流转流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流出了“真金白银”,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上一篇:旬阳“石门贡米”成为农民增收拳头产品[ 10-09 ]
- 下一篇:仙河镇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识别工作[ 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