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时政动态> 正文详情

旬阳县:集中给力整顿后进村级党组织

作者:王芳勇 发布时间:2014-10-20 10:13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今年以来,旬阳县按照倒排10%的标准,在318个村级党组织中,确定了34个后进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采取自我加压,多措给力,内外结合,促进转化升级。
    “三级联动”,夯实责任。坚持领导带头,上下齐动,重点推进。一是县级领导直接包抓。县委先后3次召开常委会研究后进村级党组织整顿工作,召开专题推进会,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全县22名县级党员领导分头联系包抓,定期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目前,全体县级党员领导到点指导工作均在4次以上,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58个。二是县直部门直接帮扶。根据后进村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县委部门帮党建薄弱村,抓班子强基础;政府部门帮基础设施滞后村,抓产业促发展;政法部门帮矛盾纠纷多发村,抓调解促和谐,34个县直部门与34个村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有重点、有侧重的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县委政法委针对金寨镇张河村十天高速征地遗留问题,多次与省高管处协调,兑付征地尾欠款130万余元,有效化解了群众怨气。县检察院联系石门镇薛家庄村资助20万元用于活动室建设。三是镇驻村整顿工作组直接落实。由镇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精选熟悉农村工作和党务工作的102名镇干部,组成34个驻村工作组直接包抓落实,选派34名“第一书记”、68名党建指导员和经济发展指导员驻村入户指导。城关镇党委把后进村整顿工作作为“书记工程”,亲自上阵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盯住不放,一件一件推进解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项措施”,全力整建。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六有”标准,突出重点,对症下药。一是选训结合建强班子。采取调整选拔与培训提升两手抓,全面提升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整顿工作中先后调整党支部书记7名、充实配备村“两委”副职1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4人,村组后备干部116人;今年选聘的8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到后进村任职,充实了班子力量。全县共举办专题培训78期,培训村、组党员干部375人次,开展谈心谈话394人次,其中县上集中培训后进村党组织书记2期6天。赤岩镇黄泥坪村前任干部因违纪免职,班子陷入瘫痪,镇党委通过逐户征求走访党员群众意见、全面推荐考察,重新配齐了党支部书记、主任助理、文书,稳定了民心,推进了工作。二是立改结合完善制度。按照“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便于监督”的原则,该废止的废止,该制定的重新制定,该完善的修改完善,进一步规范村级党组织运行。目前,全县新制定村民事务代办、网格化管理、村干部轮流值班等制度5项,修改完善党务村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8项。神河镇台子村针对群众反映办事不方便的问题,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室,制定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和事务代办制度,群众普遍反映办事方便了、不跑冤枉路了。三是内外结合促进发展。采取县直部门帮扶、镇上项目倾斜集中力量给足外力、重点推进,村级班子和党员群众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内外结合,为群众办了一批好事实事。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党费中挤出资金,对后进村新建活动室的每个给予6—8万元补助,目前已建成6个,4个正在施工。蜀河镇祝家村发挥外出务工能人作用,举办“关爱家乡、奉献爱心”募捐会,现场募捐50余万元,组织群众捐资88万元,新修水泥路8公里,有效解决1000余人出行难题。据统计,全县共为后进村筹措建设资金85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68公里,新修连户路92公里,架设便民桥17座,电网改造54杆里,人畜饮水18处9.4千米。
    “三项机制”,跟踪问效。坚持严管理、细考核、重奖惩要求,确保整顿工作不打折扣。一是建立台帐销号制度。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建立整顿工作台账,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办理一件销号一件,定期公开整顿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组建6个督查组,巡回开展督促检查,掌握动态,总结经验,推进落实。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把后进村整顿工作纳入重点督导范围,严格落实整顿工作不达标,包抓县、科级领导教育实践活动不过关,驻村整顿工作组不撤离的目标责任制。三是建立单项考核制度。制定了《后进村(社区)整顿工作考核办法》,把整顿工作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党委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和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进行重点考核。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