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久远的汉水文化造就了全国惟一的中华太极城—旬阳县。
作为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城关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汉江、旬河在此交汇,襄渝、西康铁路、十天高速、316国道、102省道穿境而过,安旬、镇旬、旬白三条公路交织通行。全镇辖18个村,11个社区,225平方公里的热土孕育着6.8万勤劳智慧的城关儿女。
富民强镇:扛起县域经济发展大旗
从生产总值24.4亿元到70亿元,只用了4年;从固定资产投资4亿到14.5亿元,也只用了4年;城乡居(农)民收入连续多年都呈两位数增长……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见证了城关跨越发展的“速度”,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呈现了城关转型升级的“魅力”。
大平台支撑循环工业“强筋壮骨”。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推行项目服务零距离、项目管理零缺位、项目建设零干扰“三零”措施,把城关建成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创业宝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入园企业达41家,13户企业纳入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9.5亿元,支撑起旬阳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大投入助推现代农业“点土生金”。突出优质高效,延伸产业链条,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赶“牛羊”、唱“山”歌、走“水”路,实现了面积5000亩、税收300万元、产值1500万元以上的“5315”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近三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亿元,先后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个。组建专业合作协会21个,发展会员260人,带动农户1700余户,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792元。
大品牌催生三产服务“百花竞艳”。坚持把三产服务业作为镇域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加快推进青泥机械加工、汽车修理、草坪铁艺加工、物流园区、党家坝餐饮服务、鲁家坝集中仓储等专业市场、特殊市场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不断繁荣城乡消费。
统筹城乡:打造45万人的“会客厅”
步入县城,高层楼房鳞次栉比,商贸流通兴旺发达,高档小区鸟语花香,现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农村,宽阔的水泥路直通云霄,现代民居点亮青山绿水,农业产业星罗棋布,新农村建设如诗如画。这是推进全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历史巨变,把城市建成全县人的“会客厅”,把美丽乡村建成城关人的“后花园”。
城关镇以“三镇一体化”大县城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行循环产业、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农民进城、城镇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旬阳县城成名于陕南第一高楼,扬名于全国“夜色斑斓”最美县城。围绕打造“中华太极城”品牌,强力推进草坪新区、江南新区、刘湾新区、瑞莲新区、桥沟潭新区、党家坝新区、刘店新区、广场背景区等建设;启动鲁家台城中村改造、党家坝城中村改造、庙岭河安置点、鲁家坝居民安置点、宋家岭新区等重点建设项目;抓好桥沟潭廊桥、党家坝自强广场、老城环形交通组织等项目建设;实施老城仿古一条街改造,保护修缮现有的古建、民居和环境,开发文化底蕴,建好旬阳的“市中心”。
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业产业和乡风文明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村庄。投资100余万元对分布在沿江、旬河两岸的直排厕所210座进行改造,完成旱改厕480个,建简易化粪池420个;投资500余万元,修建农村污水集中排放池1座、各型排污管道5200米,清理直排污水口29处;治理裸露山体400多亩,整理刺槐绿化地900亩;统筹添置环境整治设施挂壁式垃圾箱20个、小型垃圾桶120个、清运车1台、手推车20辆、硬化环卫平台16个,修建垃圾屋42个,村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村”的梦想成为现实。
保护生态:呵护秦巴深处的绿色“心肺”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必须守住生态这条‘底线’和‘红线’,又要将‘底线’、‘红线’变为生态‘实线’”。镇党委书记、镇长周优存对生态建设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近年来,城关镇按照“留山保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建设生态县城”的思路,以天蓝、山青、水绿、城美、民朴为着力点,积极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为太极山城平添了超凡灵气与无穷乐趣。围绕城市绿化布局,在东西面山构筑防风林带和涵水林带,形成两道“绿色屏障”,既扩张了城市之“肺”,又蓄养了城市之“肾”;在太极城森林公园、灵崖寺森林公园开展植绿护绿活动,既种古树名木,又养奇花珍草,力求和谐自然、清新古朴,擦亮了城市的“眼睛”;在祝尔慷广场、草坪民乐园、自强广场进行景观美化,突出绿色休闲主题,彰显人文生态理念,扮靓了城市的“脸面”。
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四大工程”,大力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山、沟、川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春赏花、夏游景、秋闻香、冬品果”的旅游氛围。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巩固在46%以上,林果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
以人为本:洒向人间都是爱
打门球、下象棋、练书法、学跳舞……地处老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2位“学员”在老干支部组织下,这些老人们正享受着人文孕育带来的快乐与惬意。
近年来,城关镇坚持以“便民服务、干群连心、增收富民、平安和谐”四项工程为抓手,以“学习常态化、工作规范化、服务精细化”三化建设为主线,舞活党建“龙头”,建强基层“堡垒”,高扬党的“旗帜”。率先在鲁家台社区建立以社区为中心,楼院长、小组长、网格长为链条,镇干部、社区干部、片警、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志愿者为网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创建四星社区5个,“好”、“较好”类村党组织11个;建立镇、村、社三级群众工作中心,新建连户路55公里,连心桥2座,便民服务大厅(室)21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家,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
“户户通”、“社保基金”、“计生大餐”等民生组合拳,拳拳精准、招招落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镇享受低保补助2655户,发放各类救助320余万元;征收农村合疗基金250万元,城镇医保基金152万元,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创建,落实各类避孕措施572例,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7.24万元;建成四海逸家、怡民小区、刘店新区、江南、鲁家坝、庙岭河陕南移民安置房731套……在转型跨越的精彩实践中,一连串的“民生大礼包”激荡出城关百姓的幸福音符!
- 上一篇:铜钱关镇以“三严三实”为标尺抓实重点工作[ 07-03 ]
- 下一篇:神河中心卫生院创新村医例会模式 力促公卫工作再上新台阶[ 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