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会上,梁涛书记要求全县上下要“一条心奏响大合唱,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县人社局立足部门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广泛集聚社会力量,充分激发大众创业创新潜能,多重协奏,同频共振奏响全民创业“大合唱”。
紧扣主旋律——加强思想引导,凝聚全民创业共识。主旋律是一首歌曲的灵魂和核心。奏响全民创业大合唱,必须把准思想是行动先导的总基调。一是抓好内部学习领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为此,该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县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会上梁涛书记重要讲话内容,重点学习国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全民创业的相关文件精神及鼓励全民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和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通过学习把全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委会精神上,凝心聚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二是加强对外宣传引导。以创业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广泛采取会议动员、专题讲座、座谈交流、举办创业杯篮球赛等形式,加强全民创业意识培养,帮助他们拓展创业理念、开阔创业思路。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全民创新创业的重大意义,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鼓励、帮助高校毕业生、退伍士兵、转移农民、下岗职工在非公经济领域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三是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在认真总结、提炼各类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创业之星》专栏、通讯报道、举办全民创业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创业中涌现出的典型任务和先进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宣扬,号召全社会学习先进、学习典型、崇尚创业。依靠榜样示范和推介引领,迅速掀起全民创业新热潮。
巧用多声部——强化服务引导,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合唱本是多声部音乐,要求各声部必须熟稔其音、协调配合。奏响全民创业大合唱,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分类施策。一是实施分类帮扶。该局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调研摸底,在此基础上选择确定一批有创业意向的困难人员,实行由局中层以上领导每人联系2至3名创业对象进行结对子帮扶,并予以分类建档,制定创业帮扶措施,做到“创新就业需求在哪儿,服务就延伸到哪儿”,切实解决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大创业培训。按照“意向调查—项目筛选—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四步模式,继续开展以县域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的系统化培训;对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性培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围绕市场紧缺、劳动报酬高的电子商务和家政服务等工种举办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其创业能力,确保培训后能够“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三是加强信息共享。针对群众政策知晓率低、信息传达较慢、沟通不畅等实际困难,在利用好局网站、就业QQ群、手机短信、就业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基础上,健全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解读和在线咨询等服务。只要“一机在手”、“人在线上”,即可实现“电脑+人脑”的融合,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对接众多创业投资,引爆无限创意创造。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围绕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技术、法律服务等内容,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同时,将服务网络向社区、村组延伸,形成县有城乡创业就业局和人力资源市场、镇有社会保障服务站、村(居)有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三级就业服务全覆盖。
舞动指挥棒——注重激励引导,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指挥棒是用来指挥演唱,通过把握节奏、掌握情感,进而调度团队演唱意识和行为。奏响全民创业大合唱,必须发挥好“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在“抓好领域控制面”的同时,更加注重“监管考核守住线”。建立目标考评体系,将全民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局对股室、对个人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同步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目标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严格督办管理制度。推行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信息统计制度,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各项任务和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建立创业带动就业数据统计、信息报送机制和创业服务信息反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各种台帐资料,健全督查机制。三是发挥奖评激励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创业富民先进典型评选和对在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进行评选表彰活动,加大推荐全民创业典型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先进评选工作力度,激励各部门积极支持创业,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创业,鼓励全民热情投身创业实践。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为旬阳“升级版”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 上一篇:旬阳县工商局“四三二一”奏响正气清风主旋律[ 07-10 ]
- 下一篇:旬阳县委统战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到学用结合[ 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