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湾镇党委、政府把整治庸懒散、激发新活力作为效能建设的“助推器”,十指联动,凝心聚力,加大惠民利民便民工作落实力度,真正是便民服务走上了常态化,在工作流程办理中按下“快进键”,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方便了群众。
简化程序:窗口服务少跑路
2013年前,该镇只设立了一个便民服务大厅,窗口服务单一,设有民站救济、合疗、扶贫三个服务窗口。群众办事还是要找东家单位西家单位,最简单的一件事也得几个小时,有时领导和站办所负责人有事不在单位,要跑好几趟、要等好几天。
该镇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积极践行“三严三实”中,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建立了高效的督办落实机制。镇领导班子成员群策群力,出台了“五队三中心两包联”运行模式,设立便民中心、惠农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每个窗口都有两名工作人员,实行工作人员“5+2”轮班,保证每天有人员在岗,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高东村老张告诉笔者:他办完养老保险手续不到10分钟。
先办后补:人性服务暖人心
“你好,这里是镇惠农中心民政服务窗口。昨天你办理的老年人高龄补贴申请手续时,因未提交身份证原件,请你尽快将身份证原件送到我窗口,便于查证核实、录入信息工作。”上午9时30分,民政窗口工作人员的电话内容触动了笔者的听觉神经。
原来是白杨坪村的刘大爷,昨天在办理老年人高龄补贴时,因忘记带身份证原件,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先将申请等手续办理好,并给他开具了一张补充材料表,清楚列明了所要补充的资料,并且拨打电话进行提示。
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小王说:“像刘大爷这种情况,在以前直接就回绝不能办理了,如今服务窗口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
创新机制:新要求催生新动力
2014年10月,该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副科级领导在信访中心,轮流坐诊接待信访制,一名领导坐诊时间为“5+2”、“白+黑”模式。打破只有一般干部接访,不见领导“出诊”,一件信访件转来转去,落实慢的现状。跳出束缚和老框框,让副科级以上领导直接上手,推行“谁接访,谁处理,谁落实,谁答复”。使分管领导一手处理信访件的格局而破,形成了人人抓信访的新格局——千斤重担,人人挑。
分管信访工作的副书记表示:信访中心硬件、软件设施到位,各项功能齐全。大厅有资料台、休息椅、饮水机,墙上悬挂有信访流程,门外醒目处挂有接访领导和工作人员牌子,旁边设有调解室。配备了打印机、传真机、录像机、录音笔、照相机,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 上一篇:石门镇:人大代表小组小活动发挥大作用[ 07-20 ]
- 下一篇:冰雹奇袭构元镇 10分钟内损失80万[ 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