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蜀河,群山叠翠,碧水荡漾。在蜀河镇人大的积极推动下,在这青山绿水间,山林经济悄然兴起,成为古镇蜀河一张靓丽的新名片,也为燥热的天气添加了一点绿意。
2015年7月,蜀河古镇会议室,镇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正紧张有序地召开。会场内,人大主席团正在审议《镇政府关于山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气氛热烈而融洽。镇人大主席向宗辉说,农业观光游和休闲田园游是蜀河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蜀河山林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配套进行。县人大代表何文旺说,我自己从事食用菌项目多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个体生产的规模和效益都不佳,建议全面推广家庭农场式发展……
思路:经济转型的最好出路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矿产、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日益萎缩,大量务工农民返乡,如何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蜀河人大在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出路。山、水、人是我们最丰裕的资源禀赋,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林经济,构建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产业才是我们的出路,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同时符合市委市政府“走民生为本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战略布局。思路已经明晰,蜀河山林经济的春天就要来了……
探索:建设山林经济我们在行动
2014年7月,蜀河人大组织代表视察了吕关千亩油桐示范村、长生苗木花卉生态示范园、优质皂角种植与林下养殖示范园、龙狮殿生态循环林下养殖示范园。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蜀河山林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发展规划不清,规模效益不高,科技支撑薄弱、建设资金不足等困难。镇人大建议政府要支持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山林经济发展;要统筹精准扶贫、扶贫村建设等相关政策,推进山林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项目,倾斜资金、人力、技术,支持山林经济发展;要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挂联责任,保障山林发展。
说干就干,该镇在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突出油桐、核桃、苗木花卉、优质皂角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油桐、核桃2个万亩山林经济产业示范园。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展桐园4.2万亩,年产桐籽1.5万吨,产值5千万元,仅此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1300元。同时抢抓扶贫村建设机遇,完成10个村10200亩的优质富硒核桃基地建设,先后共培育1000亩特色经济林示范村6个,培育山林经济示范园3个,山林经济发展形势喜人,雏形初现。
机遇:文化旅游名镇的最好名片
蜀河,一个拥有四张国字号名片的悠悠古镇,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31个文化旅游名镇之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让蜀河人大同样在思考……蜀河三官流域,地势平坦,水土富沃,旬阳县内自然环境最好的川道之一……2013年底,蜀河镇人大组成了5个调研组历时半月对该地区的自然景点和优美风光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走访了200余位当地群众,发现了龙头戏水、象鼻拦河、郅家湾农业综合开发形成的“千层梯田”、吕关“十里荷塘”等自然景观,这些都将成为蜀河休闲度假游和农业观光游的重要景点,也为全面展示蜀河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已经揭晓,蜀河旅游应该编织一张更大的网,绘一幅更大的蓝图,而不是分裂开来,蜀河旅游的发展应该跳出就旅游抓旅游的发展方式,蜀河山林经济的发展同样也应该跳出山林抓山林的方式,两者之间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和“一三相融的复合业态”,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纳入到蜀河旅游规划,纳入到蜀河旅游发展线路部局,实现一三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通过古镇旅游带动,形成了新业态,丰富山林经济内涵。
未来:号角已经吹响 只待扬帆远航
在做大做强我镇传统的林禽、林畜、林药、林蔬等山林经济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有后劲,有潜力,群众乐于接受的朝阳型山林经济产业。我镇土质富含微量元素硒,大多数村土质为弱酸性,大东沟、龙潭等8个中后山村海拔较高,适宜种植生产优质富硒绿茶。绿茶产业,一年种植,三年见效,可实现20多年长期增收。
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名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等国省品牌,以打造生态美丽古镇为带动,围绕“汉江旅游景观带”、“现代农业观光带”和三官流域现代农业观光、何家片烤烟草生产、沙沟片林下养殖、兰滩片特色林果和渡口村休闲娱乐观光五团塔式结构,在汉江、蜀河两岸建设特色林果业、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度假胜地,吸引省内外游客游古镇、逛果园、品鲜果、赏美景,努力把蜀河建设成为一颗镶嵌在秦巴汉水之滨的绿色明珠。
- 上一篇:构元镇“道德讲堂”出新出色出彩[ 07-31 ]
- 下一篇:麻坪镇坚持五到位消除隐患保安全[ 07-31 ]